第十四章(1 / 2)
谢无量道:“这次洛府总归失窃贵重的金银器皿一并近四十余件,我想不管凶手是想逃走还是留在京里避风头,总免不了花钱,极可能卖掉一两件或是将其熔化了换钱,特意来收购宝器的商铺打探一下。”
明琮心想这样也对:“我大伯也在负责追捕玉素和她的同伙,兄弟如果有线索,还望及时通知一声。”
谢无量自然答应,领着书童回去不提。待他走了,明琅却说:“这人说话不尽不实,哥哥你可不要轻易相信。”
明琮讶然反问:“好好的这是怎么了?你好像很不喜欢谢兄弟似的。”
明琅振振有词地反驳:“方才你也听得清楚,他明明出了市司就说去什么马行,哪里是找宝器商人打听了?还有,连大伯都不敢断定玉素等人躲在城里,他又凭什么这么肯定?”
明琮虽觉得她所言在理,仍好心替谢无量分辩:“人家也说了是猜想,并不十分肯定,而且他的做法并无错处,唉,你呀,女孩子就是小心眼。”
见大哥居然不帮自己说话,明琅更觉气闷,待到回去明府,便一个人关在房里,晚饭也不来吃。
明威回来后不见侄女,问起来才知道兄妹二人拌嘴,笑道:“琅儿这犟脾气倒真跟二弟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罢了,琮儿,她是为你着想,你可不要真个计较。”
明琮诉苦说:“大伯可不能偏心这丫头。从小到大,侄子凡事可都是让着她的。”又问明威是否听说过谢无量。
明威拈须说道:“倒是听人说起过。此人前年应的是极冷僻的明法科,开年试判又成绩出众,如无意外,吏部应很快就会给他授官了。”
是时常举大致分为进士、明经等科选,明经主考经学,通二经就算过关;进士则考试策、帖经,更注重文采词采。女皇武则天犹好文学,早年垂帘听政时还特将一班文人收为“北门学士”,故而进士科渐渐受人青睐。
然而谢无量应考的明法科却是诸科之中最为枯燥的,专考律条,中此科者将来多半最高也只能在刑部或司刑寺这等地方谋官,故而很少有人应试。
明琮并不知这些,听了也就罢了。明威又说:“但他的恩师张侍郎却极有来头。此人大名张柬之,是去年狄阁老临终时跟陛下再三举荐的,听闻他在地方上政绩颇佳,调回京后没多久升为秋官侍郎,现任秋官中书徐有功一直抱恙,刑部的事几乎都由他做主,足见他深得陛下信赖。如今这案子落在他手里,不查个水落石出,他必不会放手。”
这话倒令明琮糊涂了:“查案自然就该查明白,有什么不对吗?”明威只是点了点头,并不再多说什么。
次日明琮早早起身,去后院晨练,见明威正在练刀,虎虎生风,一招一式俱沉稳有力,后劲延绵、收发自如。
堪堪使唤到最后一招“凤凰回巢”时,明威左脚微起,右刀利索地斜拉而下,刀尖下撇,左手自肋下环而穿出,刀头趁势撩挑,直高过顶,右膝提起,凝息半晌,复抱刀收手。
明琮大声赞好:“大伯这趟伏虎刀施得极有气势,比阿爷还威猛三分。”
明威收刀一笑:“大伯老啦,哪及你年轻体壮,也不知这刀头的生计还能再讨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