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解救大儒蔡邕(1 / 2)
“敢问将军?”
蔡邕见不远处一名少年身着劲装骑着马缓缓驶来,整理了一下衣服,作揖问道。
“这位乃是我家主公中水县侯刘寒。”
刘寒只是细细打量着对方,并没有回答,回答的人是张郃。
蔡邕当然知道刘寒,“建宁墨”和“熹平砚”的发明者,若一位士人家中没有这两样物件,都不配称之为文人。
好用是真好用,但贵是真的贵!
一方顶级的建宁墨需要二十金!
没错,是黄金,不是五铢钱。(东汉黄金不论两,一金就真的是一斤金。
还有价无市!
要知道一金大概一万钱,一个六百石县尉月俸一千钱,十五斛粟米。
一斛米二百钱,一斛一百二十斤,够一个人吃一个半月。
换言之,一方建宁墨,能换一千斛米,够一千个人吃一个半月。
若是定制的,至少需要五十金,上不封顶。
还有熹平砚,原材料只是块石头,却在中水县侯的设计下,端庄典雅,甚合文人胃口。
一方顶级的熹平砚也要十五金。
若是一套,那就更贵了,至少五十金!
因此,士人口中夸刘寒的不少,骂刘寒的也不少,对他是又爱又恨。
也有想仿制的,可是就是做不出来那种效果!
洛阳乾生元,已经成为士大夫每月甚至每旬都要去一趟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品、精品能抢到。士人之间赠礼,若是能收到一套精品,那是倍儿有面子。
“蔡邕拜见侯爷。”
“蔡邕蔡伯喈?”
刘寒没想到,无意中救下的人竟然是蔡伯喈。
再次看向他,刘寒眼中多了一丝尊敬。
这可是一位能与自己老师郑玄一样,被称之为大儒的存在,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从大儒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自创“飞白”书体。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所做《熹平石经》无论对如今还是对后世,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刘寒下马,郑重作揖道:“弟子刘寒拜见蔡先生,郑师时常与学生提过先生。”
蔡邕看到刘寒,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十分满意,身为汉室第一宗亲,却不骄不躁、恭谦有礼、尊师重道,心中不禁感叹郑康成收了个好学生呀!
“侯爷不可!吾如今一介白身,当不得侯爷行礼。”
刘寒却肃容道:“先生此言差矣,寒乃晚辈,郑师说过先生乃当代大儒,一心为国,忠心日月可鉴,在您面前,寒只是学生,不是侯爷,先生若不介意,叫我寒儿便可。”
蔡邕听完,心中更加满意,目光更加柔和,“那老夫便倚老卖老一次,你若不嫌弃,叫我叔父便可。”
刘寒就坡下驴,“蔡叔父,究竟发生何事,招此杀生之祸?”
“唉!老夫得罪的不是一般人,哪怕是你”
“哦?叔父不妨说说。”
“老夫得罪了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弦、屯骑校尉盖升、将作大匠阳球等人。”
当他说完,却发现刘寒不说话了。
身后女孩脸上此刻也露出了有些失望的表情!
他们,是自己的杀母仇人!
而他,现在就和父亲之前在洛阳结交的朋友一样,罢官免职后,,纷纷派人送来书信,表示与父亲划清界线。果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尽在这些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蔡邕也失望了,哪些人不仅杀了自己的妻子,还害死了自己叔父。
说出这些有什么用?刘寒再怎么样,也还只是个孩子。
“既然”蔡邕便想出声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