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准备迁都(2 / 2)
乾清宫:明代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坤宁宫:明代皇后居住的地方,
奉天殿(现在叫做太和殿:皇帝举行登基等重大典礼以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钦安殿:朱棣供奉真武大帝的地方,(真武大帝不是一个人,他也叫玄天上帝,是道教中北方的神,也是水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还有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都曾经看到过或者感受到过真武大帝对自己军队的护佑,朱棣认为自己就是真武大帝转世来到人间的
宫后苑(现在叫做御花园):有各种亭台楼阁、奇珍异石,造型精致的假山,小桥流水,还有一些花草,主要是皇上及后宫嫔妃们休憩观赏的地方。
东西六宫:是明代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角楼:紫禁城的防卫设施。
要迁都北京,光建一座漂亮的都城可不行,据说当时北京城内的人口最多也就十几万,如果不从其他地方迁入一些人,那么北京城几乎是一座空荡荡的都城,这不是朱棣要的京城。在新的北京城营建的过程中,朱棣让人专门重新规划道路,房子的格局,还有排水系统,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排排胡同就是当时明朝明成祖朱棣规划的。于是朱棣下令,从南方城市迁入一大批人口到北京,有官员及其家属,商人,农夫,还有罪犯,拖家带口,满满的行李,一路北上,十几二十万的人一下子来到北京城,都要吃饭,那么当时北京周围的地区不能产出足够的粮食,所以,要想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想办法把粮食从南方产粮区运到北京。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运?当时可以选择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陆运,(路程太远,粮食运到的时候,已经被运粮的工人吃掉一半了第二:河运,(当时河路不通
第三:海运。(花费太高
综合考虑了三种方法,朱棣决定疏通河道,疏通河道可不是说随便把一条小河里的淤泥挖出来就行了,朱棣要通的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在我们中国,能够跟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只有中国长城,可见这个工程的伟大。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杭州,北到涿郡(北京,途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以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是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朱棣要疏通的就是这样一条河,光看一下就知道是大工程,非常打的工程,要花费很多钱,还需要很多人工,困难重重,但既然已经决定迁都,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朱棣从来都不怕困难。1
411年(永乐九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建设部部长治理会通河,对,还是那个宋礼,那个到四川宜宾原始森林里寻找木材的宋礼,这个人能力真的很高,这个工部尚书是靠实力得来的。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明史》评论宋礼: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成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意思就是宋礼这个人性子很刚,做事效率很高,雷厉风行,言外之意就是性子急,所以手下人不太喜欢他,后来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也说明宋礼为人清廉。当初在四川等地带领工人伐木的时候,由于环境恶劣,工人不堪劳累,编了一首“伐木谣”来表达伐木工人工作的艰苦和对此工作的不满,宋礼当然知道这些,但他职责所在,最多也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给工人们争取一些福利,仅此而已。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存在粮食从南方往北方运很不方便的问题,后来只能靠海运,成本很高,而且随时可能被大浪拍翻,人和粮都没有了。
朱棣登上皇位后,从143年(永乐元年就开始修理河道了。146年(永乐四年,秋七月,朱棣命平江伯陈瑄监督江、淮、河、卫转运,那个时候,江南的粮食都是经过海运到北京,其实就是由淮河入黄河到阳武,再用陆运到卫辉,再由卫河入白河到通州,也就是海路并用。141年(永乐八年,每年漕运的粮食只有二百五十万石(一石大概一百五十斤,不够国用,朱棣就下令让江、浙、湖广三省各布、都官自行督运,达到三百万石已经是奇迹了。
1411年(永乐九年,春天,二月,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宋礼早就听说会通河道四百五十余里,其中河道堵塞的地方占了三分之一。如果浚通了会通河,山东人民就可以免去转输之劳,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有千秋万代之利。宋礼到了之后,派人从山东、徐州、应天、镇江等地征调过来大批民工,给民工粮食作为犒赏,还免去一年的田租(虽然如此,依然免不了大批的民工因为劳累过度或者生病而失去生命。
1411年(永乐九年,六月,在宋礼的监督和管理之下,在数以万计的民工的日夜不休的忙碌下,浚通会通河的工作完成了。会通河以泗水、河水为源头,到济宁汇合,在济宁设置了“天井闸”用来分流。一路上沿河地区都修建了水库、堤坝。至此,从济宁到临清的会通河浚通。1412年(永乐十年到1415年(永乐十三年,朱棣不断派人治理淮河、黄河,清理淤泥,加宽河道,增高堤坝,到1415年(永乐十三年三月,停止了海运,京杭大运河全面疏通,从南到北,不管大船小船,一路畅通无阻。从此以后,南方的丝绸、茶叶可以运到北方,北方的粮食也可以运到南方,南北双方的经济交流从此更上一层楼。而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也逐渐繁华,比如扬州、杭州成为了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城市。营建紫禁城,营建北京城,完成京城建设;疏通京杭大运河,完成粮食从南到北的运输;迁徙人口,填充北京城;一切的迁都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可以迁都了。
其实当时朱棣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时候,就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当时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都是富裕的地方,不缺钱不缺粮,而且就算北方蒙古那帮人再怎么捣乱,南京城也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此谓进可攻,退可守。但朱棣的眼光很长远,他不图眼前这几年的安稳,北元游牧军队不断滋扰大明边界百姓,朱棣不是一个可以忍的人,你敢惹我,我绝对打你,所以为了更方便的打那些人,也为了开疆扩土,朱棣下定决心迁都,谁也拦不住。
142年(永乐十八年秋九月,北京宫殿完成,钦天监(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一个部门言:明年正月朔吉,宜御新殿。就是说明年正月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最适合举办迁都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