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开封印象(一)(1 / 2)
原本,欧阳峰带着轩辕冰城到京师,想着路上还能有个保镖。
到了京师,欧阳峰才想起关键问题来。
虽说,轩辕冰城不是个大奸大恶的坏人,对欧阳峰这一家子也算客气,有礼貌,没什么坏心眼,但他绝不是个谦谦君子,而且,他身上迷点太多。
在旅途中,轩辕冰城也会干点偷鸡摸狗的事。路过繁华点的城镇时,轩辕冰城就曾在半夜里,悄悄地溜出客栈,带条羊腿回来。
欧阳峰暗自摇摇头。
轩辕冰城是他带到京师里的,若是官府追究起来,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问题。
欧阳峰暗想,反正到家了。只有想办法,先给轩辕冰城安排个地方住,先把他约束起来,以后慢慢再套他话。也算是给自己,给京师百姓做了件好事。
轩辕冰城却不知道,欧阳峰正在用什么样的恶意揣测他。他驾车围着开封城的城墙,观察这座古老的城市。
欧阳峰也没闲着。趁着现在,他跟轩辕冰城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这座开封城。
开封城,或被称为开封府,历史悠久。
相传,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春秋时期,因郑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定名“启封”。魏惠王将京师迁到这里,定名“大梁”。汉代景帝时,为避讳汉景帝刘启之名,将“启封”更名为“开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大宋均建都于此,并沿称“东京开封府”。因此,开封有六朝古都之美誉。
开封城一向以城高墙厚,而著称。
京师作为统治者的居所和整个国度的心脏,往往要受到加倍的保护。具体到都城的城池,往往是不惜工本,力求将其打造得固若金汤。
例如西汉都城长安城,其城墙高度大于四丈,顶部宽度有三丈多,城外还有深约一丈的壕沟。
长安城有崤山与函谷关之天险护佑,尚且如此大费周章。
开封城地处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历代定都此处的统治者,都会最注重城墙的建设。
尤其是在后周时期,当时作为中原屏障的“幽云十六州”等中原的华夏故土,已经被辽国占据了。这就导致开封直接暴露在北方辽国的威胁之下,中原地区将直接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城防压力之大,自是不言而喻。
所以,开封城的城防就是后周、大宋两个朝代关注的防御重点。这两个朝代在开封城的防御建设上,就更是煞费苦心了。
后周世宗郭荣(继位后,又改回本名柴荣继位后,就开始对开封城的大规模修筑工作。当时,郭荣共集结了十多万左右的民夫,重修开封城。
在修筑外城时,因为开封当地的土质松软,郭荣还特意命人从百里之外的虎牢关一带调取土壤夯筑城墙,最终修成了由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垣构成的开封城。
此次修筑,奠定了大宋“东京”的基础。
在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篡了后周的江山之后,在决定定都开封时,又在后周的基础上,对开封城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这次改造的图纸,最初是由宰相赵普设计,设计方案颇有唐代风范,城市街道横平竖直,市坊有序。
但赵匡胤看了赵普的这图纸后,很不满意。赵匡胤亲自设计了开封城的城墙和内部结构。虽然赵匡胤设计的这开封城不美观,城墙曲曲弯弯,但却很适合城市防御。
于是,开封城就按照赵匡胤的这个设计建造和维护着。
直到一百多年后,到了宋神宗时期,又对开封城进行改造。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八年。
这次修筑前后历时三年,据说动用了上万人进行修筑。除了加固城墙外,又在外城墙上增加了两侧女墙,还在城墙上修筑了敌楼,城门处修筑了瓮城。女墙,即城墙上躲避弓箭的垛口。
敌楼和瓮城,原本都是只用在边境城池上的防御设施。因为当时宋辽之间的紧张形势,以及之前的澶渊之盟的教训,开封城也吸收了边境城池的防御设施。
城墙上每隔百步就设一个马面。所谓马面,就是城墙向城外突出的墙体。因其形状像马脸,而得名。由于马面更厚,不仅更容易对付城下的敌人,避免形成死角,也可以抵御石炮的攻击。马面上有战棚,以及女墙。城墙内有专门的牙道种植了树木,每两百步有一个武器库。在京师有一个机构叫京师所,专门负责武器与城墙的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