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附:第一次幽州之战(1 / 2)
大宋宣和四年三月初的时候,耶律延禧已死的假消息传到了燕京(幽州。
一时间,燕京城里的辽人,人心惶惶。
主持南京军政事务的萧干、李处温等人,主张援引唐肃宗灵武称帝的例子,鼓动幽州的百官、诸军、僧道、父老等一万多人,到耶律淳的府前,叩求耶律淳登基。
不明就里的耶律淳出府门问询。不料,他被李处温之子李奭“持赭袍衣之”,上演了一出辽国版的“黄袍加身”。
耶律淳固辞不得,只得即皇帝位,改元建福,百官上尊号为天锡皇帝。后世称之为“北辽”。
耶律淳称帝后,才知道,耶律延禧并没有死,但他还是把耶律延禧废降为“湘阴王”,又重用萧干、耶律大石、李处温、郭药师等人守护幽州。
耶律淳先对金国称臣未果。他转而又对大宋许免岁贡,以求和平。但大宋也拒绝了耶律淳的议和请求。
而原本跑得无影无踪的耶律延禧获悉,他被耶律淳废降为“湘阴王”,勃然大怒。
这回,耶律延禧不仅不跑,反而主动地跳了出来。
耶律延禧拼凑几万兵马,准备杀奔燕京,兴师问罪。
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耶律延禧向燕京进军的途中,遭遇金军攻击,又被打的溃不成军。
耶律延禧只好又逃回夹山了。
趁着金军割裂了幽州等地与辽天祚帝的联系,童贯向大宋皇帝赵佶建议,大宋应抓住机会,立即出兵幽州,渴望再立战功。
自从政和元年开始,童贯使辽回来,前途是平步青云。
没过几年,童贯就主管大宋枢密院,掌观兵权。
在大宋与西夏的横山之战,在平定方腊之乱,童贯均立下战功。他一路升官为太傅、泾国公等。
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称梁师成为隐相。
同时,时任大宋少宰的王黼也支持童贯。王黼也认为,大宋应该趁金军还在云中,出兵幽州,以防其落入金国之手。
注:少宰,即排名第二的宰相。其地位仅次于太宰。政和年间,大宋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尚书右仆射为少宰。
有童贯与王黼这一武一文两大重臣的建议,大宋皇帝赵佶决定,单方面撕毁“澶渊之盟”的和约,出兵幽州。
四月十四日。
大宋皇帝赵佶任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京之子蔡攸为副使,种师道为都统制,统军十五万,打着巡边的名义,实际上,是准备伺机攻占幽州。
当时,赵佶为了避免宋军与辽军的两败俱伤,而让金国渔人得利,又反复叮嘱童贯,优先使用招安的策略。能不动刀兵,就不动。
若是幽州人民自发地归附大宋,自是最好不过了。
再退一步,就是重点招安那辽天锡帝耶律淳。若是耶律淳率部归附,则大宋就封他为幽州的藩王。
若辽兵坚决抵抗,宋军不能硬打,全师而回大宋境内,防守住边境,即可。
四月二十三日。
童贯到达雄州的高阳关。
雄州知州和诜为了迎合童贯而谎称,幽州人民早就盼望王师归来,只要宋军旗帜到达幽州城下,幽州必开城出降。然而,幽州已归辽国近二百年。那里的汉人对中原汉人早已视若陌路。
和诜是将门之后。其父和斌也是征战西北的老将。据说,和诜发明了一种强弓,号为凤凰弓,能在三百步外穿透甲胄。
有和诜的话,再加上有赵佶的话在前,童贯不仅未作任何军事谋划,反而下令不得妄杀一人。
当时,童贯部下的种师道、杨可世也制定了周密作战计划,但童贯却不予理睬。和诜也嘲笑杨可世是懦夫。
种师道,字彝叔,时年七十二岁,是大宋种家军的创建者、名将种世衡之孙。
据说,“种”姓出自“仲”姓的一脉,因避仇而改的。
种氏,自种世衡起,三代为将。
种师道原名种建中,因为避讳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大宋皇帝赵佶御赐名为师道。
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在大宋对西夏的战争中,种师道屡建功勋。其弟种师中也是大宋名将。
童贯在幻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候,派了两批使者前去说降。张宝、赵忠二人到幽州,谭九、殿直二人到辽人前线的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