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谦决心进兵(1 / 2)
交州府,布政使衙门。
朱谦自从用了攻心之策收了三十多万的交趾卫所兵,王翱对这些回来的卫所兵有些不相信,问道:“朱总兵,你觉得这些重新找回来的卫所兵可信吗?”
朱谦道:“如今太孙殿下颁布旨意杀了马骐,山寿,交趾人心逐渐恢复,就算黎利反贼再一次煽动人民造反,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了。”
陈洽说道:“陈某也以为朱将军说得有道理,黎利不是凭借着反对马骐在交趾人心的暴政吗,如今马骐二人已经被如锡公就地处决,传首交趾,人心大安。”
王翱说道:“既然二公以为可以进攻,那就全力进兵,粮草军需某会源源不断的提供。”
说罢,朱谦于是调动了从北京带来的四万五千京军人马,交州前卫,交州左卫,交州中卫,交州后卫,三江卫的两万八千卫所兵(明朝一个卫就是五千六百人从交州出师,南下攻击黎利。
黎利:
黎利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据史书所说,黎利的曾祖父黎诲游经这里时,认为必是佳处,于是定居,三年后发展成可观的产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到黎诲的儿子黎汀(黎利之祖父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有众至千余人”的巨贾了。[1]
1385年(陈朝昌符九年八月初六,黎利出生于雷阳主山(父亲是黎汀的次子黎旷,母亲是雷阳主山人郑苍。[1]在他年轻时,陈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发生了胡季犛篡陈及明朝派军攻越的事变。
在明朝占领安南之际,黎利对明朝的态度,中越两国的历史文献,说法略异,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过明朝的官职。越南文献指黎利面对明朝各种计谋、诱惑下,仍然不为官爵所动:《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据越南后,对当地人采取了劳役及招降两种手段,而黎利则“不为官爵所诱、威势所怵,明人巧计百端,终不致也。”[1]其后感到后陈朝的抗明活动无望,便“晦迹山林,潜心韬略,延揽智谋之士,招集流离之民”[1],以密谋反明。中国文献却指黎利降明后任官另有所图:《明史》中载:“利初仕陈季扩为金吾将军,后归正,用为清化府俄乐县巡检,邑邑不得志。“[2]这段文字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获授官衔,而暗中有所图谋的说法。另有中国记载称是明朝太监马骐贪得无厌,向黎利索要贿赂,并多次羞辱他,因此才激起黎利造反。[3-4]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现时仍未有定论,但黎利本人亦曾说过一句值得注意的话。他曾向大臣们忆述,当初明朝统治越南时,他曾“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祸,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义兵之举,朕实出于不得已焉耳。”[5]
蓝山起义
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决定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当时,除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但维持不久,便被明军所击破。
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其后,黎利移军至灵山(据陈仲金考证,至灵山在清化境内,途中遭到明军追击,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家属。黎利便率残兵驻扎至灵山。[8]此后,从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至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期间,黎利得到重要开国功臣阮廌的归附。
军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