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都尉归(1 / 2)
不过这些终究是昙花一现,七言诗与偶句,始终与当下文学格格不入。没过多久,这一切便趋于了平静,大家只知周坦其名,而不再传诵那些不规不整的诗词。
由此可见,使一种文化的流行,绝非一桩简单的事。
中秋宴结束后的第七日,六安窑地发回消息,运河窑地的营垒已经建造完毕,转运所需的载具、牛马,直接现用了都尉胡潶第一次运粮时的辎重。
这一笔辎重,对度支衙来说可是不小的开支,往后再有陆运,只怕得从下属屯营去借调耕牛了。
都督王凌令胡潶所率一千五百兵,及左近屯营暂驻窑地大营,待舒县防务尽数安排妥当后,再安排其他将领来接手。
自此之后,经寿春发往舒县的粮草辎重,全部改用水运。
寿春城内、城外的河流沿岸,设有多处军仓、转运仓及配套码头,度支校尉府、刺史府分别掌管着最重要的几个大仓,按照前线制订的五日、十日或月半一调的命令,有序的出仓、装船、发出。
水运开通后,为度支衙减少了许多工量,不必再去协调更多的杂役、民夫及牛马了。
周坦日渐心宽,想来中秋夜宴上果然没发生什么大事,真要冒犯了都尉夫人,这几天只怕已经被问罪了。一念及此,他倒有些好奇,自宴会结束后,也不知道都尉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了,毕竟宴会上,双方可都是对上眼神了。
八月底,胡潶都尉只带了部曲返回了寿春。
王凌观察到诸葛恪试图采取长期对峙的策略,于是分出了麾下粮军接管了窑地大营,令扬州度支部的田兵撤回半数,抢工秋种;留半数就地结营,寻合适农牧作业开工。
淮南运河方才开通不久,寿春度支衙还是刚刚履新的屯区,先忙河道,后忙战事,劳累不已。被调动的三十多营田兵,新家尚未捯饬稳定,徒留在前线与吴军对峙,也无益。
也因此,胡潶释了驻守窑地大营的军务,被指派回寿春继续负责后勤辎重和本职军屯。
周坦在楚王中秋宴会上的风采,同样是在最近几日传到了舒县。校尉胡烈、都督王凌,都略有耳闻。尤其是胡烈,因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由自己父亲胡遵处得来的灵感,免不了关注颇多,一度还在闲暇时找胡潶攀谈过此事。
胡潶不善诗文,对周坦的这些诗章感触不多,只觉得朗朗上口,有大丈夫血气方刚的一面。既然胡烈点评颇佳,自己当然也就附庸称赞了。他唯一有所介怀的,的的确确还是在前线紧张之时,周坦竟跑去参加楚王夜宴。
但这介怀,也只是小许。
胡潶同样好酒,也比周坦更了解岳父楚王。周坦既然能参加楚王的宴会,至少说明了楚王是有邀请周坦的,周坦一个年轻人,哪里见过这样的世面,想去见识一下也理所当然。
退一步说,倘若中秋节那天,他本人同在寿春,岳父楚王肯定也会邀请自己出席晚宴。以他的性子,除非兵临城下了,否则自己肯定是会参加的。
好在公事上并无任何耽搁,再者连校尉胡烈都没责备此事,他这个都尉何必多此一举?
胡潶回到度支衙的当天,周坦便主动来到都尉押房告罪。
胡潶只是罢了罢手,笑呵呵的说道:“你这哪里是告罪,分明是显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