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崭露头角(1)(1 / 2)
周坦下意识看了一眼校尉身边的扈从,李文录竟不在其中。
“回禀校尉,小人已大致厘清当下溃流的问题,尚需一些时间来研究对策。”他如实的回答道。
“周坦,此事刻不容缓。若有良策,你得速来告知于我。”校尉很是郑重的说道。
“小人遵命,一定从速。”周坦应道,转而又捎带嘴问了一句,“文录官长今日不在坝营吗?”
“文录这几日一直伴在尚书郎身边,今日也与尚书郎一起留宿在支流工地上。”校尉的脸色稍微有了变化,但一时间也分不清是喜是怒。
周坦猜到还是因为铧嘴建言的事,让邓艾觉得李文录可一用,就调李文录越级跟在身边做事。此事得分两说,若是做好了,李文录定能平步青云,校尉也能得个用人得当的光彩,但要是做坏了,错失机遇是小事,折了校尉的颜面才是大。
不过这些都与他无关,眼下李文录不在,自己反而无需顾虑这厮妒才,可以小小的显露一番,争取在都尉和校尉面前搏一个好表现。
辞了校尉,周坦回到度支衙的营区。他用清水稍微捯饬了一下仪容,一天奔波,一旦消停下来,顿时又感到饿了。好在出发前都尉给的干粮还没吃完,他取出来,坐在一处军帐外的木墩上,随意对付了几口。可能太饿,他将竹筒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竹筒?”看着已经空了的竹筒,周坦心中忽然蹦出了一个念头,“水管?木质水管?”
他立刻跳起身,寻了一名值夜的兵士去找徐罕。
徐罕那会儿刚准备就寝,穿着内衣便跑了出来。徐罕傍晚时等周坦许久,周坦迟迟未归,都尉也接连催问,自己还派人出去找了一圈。没想到这会儿方才回来。他一猜就知道周坦肯定还是去了东边。
周坦也不多做解释,只说自己可能想到修缮蓄水堰的办法。
徐罕惊喜不已,听了周坦的吩咐后,二人立刻寻了一处空置的营帐,掌了灯火,找来十多天前蓄水堰引水方案的图纸。
“序之兄,你可知这附近哪里有竹林吗?”周坦问道。
“淮南确有产竹,但也是离此地大约百里的九江郡。”徐罕回答道。
“百里?那确实太远了,恐怕来不及。”周坦脸露难色。
“要说附近也确实有一些野竹,但零零散散,数目不多。”
“当务之急,是要撑到支流完工,若是十日之内,勉强也行吧。”
“周兄,究竟是何良策?”
周坦想到的办法,就是将竹子从头到尾劈成两掰,就形成了天然的引水管道。当然,一根竹子自然成不了气候,但若有千万以上的竹子,在蓄水堰关键位置铺陈链接起来,足以形成相当规模的引水量。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徐罕,并且还建议,在采集竹子的同时,也可从寿春、合肥乃至周边依水的村落,征调民用的木筏,经木匠改工后,凑数所用。
这次工程量相对很大,需要调用不少人手来进行。
因为竹子链接的水管,可能需要长达数百丈的长度,方才能够将蓄水堰里的水,引流到指定的位置。
他对照图纸上做了一番设计。图纸是水官和技匠们测绘出来的,原本就有高低地势的标记。有了这份图纸,来做的竹子水管链接方案就方便了许多。最终需要引水到达的位置,是距离蓄水堰六里外一片无人区,这个地方也都是一早由水官们勘察好了的。
他不仅设计了竹子水管的走向,也标出了一些方可以用砂石铺陈成洼地的地方。毕竟六里的距离,不可能完全靠竹子水管连出这么长的管道来,到达地势低洼的地方,就用砂石直接围铺成一片水塘。再在水塘下游处,继续搭建竹子水管。
竹子水管与砂石洼地间或搭配,如此,即能缩短作业时间,也能减少所需竹子的数量。
“用木头不行吗?”徐罕一看到
“木头需要凿空木心才能成为管状,这个作业相当耗时,有多余人手的话,倒是也可以调配去凿木。但还是以竹为先。”周坦说道。
徐罕看着图纸上的标记,脸色堪忧,担心短时间内实在难以完成这项工程。
“序之兄,有一计好过无计可施。此事虽有异想天开之处,但我等麾下屯兵数众,大家分工协作,还是有可行的机会。”周坦看出了徐罕的担忧,于是进一步说道。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像李文录了,哪怕方案不靠谱,但至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拿出了方案。更何况,万一行了,那就是立了大功。
徐罕身为度支衙老人,自然听懂了周坦的意思,当即点头赞同。
时间紧迫,二人等不到天亮再去找都尉汇报,直接趁夜便去请见了都尉。
夏日闷热,哪怕入了夜,都尉这会儿也辗转难眠,听了通传,得知周坦和徐罕有了治理蓄水堰的对策,立刻屐了鞋,命人挑灯,将二人迎入账内。
周坦向胡潶陈述了用竹子做成引水管道的想法,也将在图纸上标记的具体衔接路程、砂石洼地中转点直至到达最终引水到指定位置,呈给了胡潶观看。
胡潶听懂了周坦的意思,他见过一些住在山林里的人家,常有人架竹筒,从山上往山下引泉水。但那最多只是几丈、几十丈的竹子长度。现在摆在面前的,可是长达六里的长途距离,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