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内燃机?(2 / 2)
蔡质说着叹道:“唯一的问题就是之前试过了几次,下面的钢轴有的时候会出故障,而且动得很慢,比火车还慢,力量似乎不是很足。”
“说起来”
赵骏想了想道:“我有个想法。”
“哦?”
蔡质来了兴趣道:“知院觉得我的设计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
赵骏说道:“只是觉得,如果把里面的蒸汽换成别的气体,会不会力量更大,跑得更快?”
蔡质思忖道:“知院说的不会是火药吧,我之前就想过,但这怕是不容易实现。”
“不是火药,是汽油.算了,到时候我会派人把东西给你送来。”
赵骏说道:“你可以用那个东西试一试。”
他眼里充满了期待。
如果蔡质真的搞出汽车的话,那就出大事了。
赵骏作为历史系其实对工科不太了解。
但托世界历史这门课程的福,对西方历史却一清二楚,包括工业革命里一些发明和细节。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蒸汽作为动力其实已经在西方有了一些认知。
比如1680年,牛顿曾经设想用蒸汽作为喷射动力,发明一种靠喷射行走的汽车,只是难以实施而作罢。
1670年惠更斯则异想天开,认为可以用火药作为推动,并且发明了这种采用火药在气缸内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做功的机械,即“内燃机”。
因此实际上的蒸汽汽车和内燃机根本不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而是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
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材料,虽然有这方面的想法,却很难实施。
直到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才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汽车,此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之后的第九年。
可见很多时候人们缺乏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是让想法成为现实的材料,就像蒸汽机在瓦特改良之前就有,可瓦特利用橡胶改变了关键性的铅环,完美解决了密封性问题,就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
蔡质天才般的想法让赵骏兴奋。
如果他真的如历史上的惠更斯那样,搞出了内燃机的话,只需要把蒸汽材料替换成石油,再解决火花塞的问题,那岂不是就有汽车了?
仔细想想,当别人还在封建原始社会的时代,大宋有火车、汽车、轮船,那该是怎样的一场降维打击啊。
“若知院有替代蒸汽作为力量来源的东西,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蔡质说道。
“嗯,你的创新发明非常重要,朝廷很重视。”
赵骏说道:“这样,我允许你自己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可以找熟练的技术工人一起研发,经费由集团利润承担,并且也不要用这些质量较差的废材了,用最好的钢铁打造,争取早日完善这台机器。”
“多谢知院!”
蔡质大喜过望,他折腾了一年才折腾出这个残次品,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多方面原因。
一是他经常只能处理了公司集团的事务,闲暇时候才能过来研究。
二是研发团队薄弱,每次都只能找一些感兴趣的工人,别的工人要么上班没空,要么下班只想休息,不愿意过来。
三是材料不过关,用的都是钢铁厂淘汰下来的废材,用这种材料进行高压操作,那自然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蔡质的研发进度一直不是很顺利,目前也只是搞出了这东西,还没有进行过装载实验。
现在有了赵骏的话,他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参与其中。
“行,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赵骏叮嘱道:“在这件事上你要多用心,我相信它的作用和潜力非常大,如果能够实验成功,即便用五年,十年,二十年也在所不惜,明白了吗?”
“是,请知院放心,如果能够成功运行,我会第一时间打造一辆可以在地上跑的车。”
蔡质拱拱手,激动地道:“若它能够像我想的那样可以在地上运行的话,我会亲自驾驶着它,开到汴梁让知院看看,下官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
“很好!”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没有在意对方身上的脏乱,拍了拍他满是污垢的肩膀道:“我看好你。”
说着笑了笑,转头离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蔡质眼里满是兴奋与感动,兴奋的是自己可以大展拳脚,感动的是知院如此信任他。
要知道这项研究花费肯定不小,若是没有出结果的话,那就是浪费财政。
可以说知院宁愿浪费钱财,也愿意信任他。
这份信任自然也让人动容。
这边众人簇拥着赵骏离开。
等走出了厂房,韦焕之诧异问道:“知院,蔡知司的研究怕是要花不少钱,万一没什么用处可怎么办?”
“会有用的。”
赵骏笑了笑。
韦焕之挠挠头道:“下官倒是没觉得有什么用处,既然有火车了,又何必再做别的,那东西就算做出来了,又哪有火车便捷?”
“伱不懂,它的重要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甚至决定了未来的国运。”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眺望着远方露出笑容。
火车是火车,汽车是汽车,二者不能一概而论。
历史上很多发明初看起来无用,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现在蔡质的发明还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可如果真的是内燃机,那就大发了。
后世汽车工业的作用有多大,赵骏自然清楚。
德国日本两个二战战败国,不就是靠着汽车工业一直霸占着世界gdp第三和第四名的位置吗?
因此即便不确定蔡质是否在研究内燃机,甚至可能后来证明蔡质的发明就是无用物,哪怕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几率,赵骏也必须要去赌。
这事关大宋的未来,也事关大宋能够在几十年内迅速崛起,完成赵骏定下的百年内制霸整个东亚,成为东方一极的战略。
所以这无关其它,纯粹就在于大宋需要这样的开拓精神,以此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决定未来的命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