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读书成圣(1 / 2)
孟行一怔,哪里不对?
他自问这个回答百无缺失,也非常符合佛家的论调。
不过这和尚高深莫测,孟行一时怀疑哪个字不妥了。
大和尚见他思考,顿时喝道:
“你不是不借吗?”
孟行一听,顿时知道他酿的上了这个贼和尚的恶当!
大和尚又胜了一筹。
孟行的第一次回答,虽然没什么问题,但他既然来见自己,必有准备。
而佛家讲究当下顿悟,有所准备,就算不得真正悟道。
所以大和尚还要再问问,他就搞了个突然袭击,直接否认孟行的回答:
不对!重说!
这下果然,孟行果然怀疑了!
他自己不自信了,也觉得不对,陷入思考。
这时,大和尚已确定孟行的答案是事先准备好的,知道孟行其实并没有真正悟道。
到了这时候,其实大和尚也是可以赶人走的。
但大和尚觉得孟行是可造之材,所以他打算点拨一下。
所以才问:“你不是不借吗?”
其实是告诉孟行,佛性、灵觉自有,不假外求。
不论学佛、学道,要敢于承担,不能我说你不对,你就以为不对了。
也是告诉孟行,禅之顿悟是不能思维不容拟议的,须当下见得。
孟行一时又沉默了。
事实上,他的确没什么佛性,对无中生有的事不得其解,《千金书》改恒为常,多半也是功利的打算。
他准备的只有理论上的东西,还是从诸多典籍上搬运来的东西,不是自己见解……自己不是不信,而是因为无法确定,所以生疑。
和尚虽然是偷袭,但确实是击中了他的要害。
孟行想通这些,顿时苦笑,对大和尚表示感谢:
“多谢大师指点。”
这一下孟行又输了,却是心悦诚服。
不过大和尚还没罢休,而是问道:
“你接着说说看。”
孟行刚才有所感悟,说:“我今天丢了钱。”
大和尚顿时大喜,说道:“好了,你有此悟性,难怪能够有余涅盘!”
其实,孟行作礼道谢,大和尚已经觉得他真悟了。
但是大和尚还想再验证一下,所以他要孟行接着说这个不可说的问题。
孟行的话字面意思好理解。
所谓丢了钱,其实是指他在和尚的逼问下对自己的佛性不自信,相当于把自己的佛性和灵觉搞丢了。
听出这个意思,大和尚最终认可了他。
所以才愿意跟孟行讲“涅盘。”
短短几句话,包含着数次的交锋。
孟行虽然连败两次,但勇于承认,悟得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大和尚的认可。
而誉王则是一脸不可思议,他这个皇叔被称为辩机大师,本身修为高深莫测,但是从来说话不好好说,若是半句不投缘就要赶人的。
这一次肯对孟行解释涅盘,已说明他对孟行十分认可和看重,否则,谁的面子都不会给。
就连誉王来问,也被讥讽“关你什么事”,可见一斑。
誉王正自心喜,搞来搞去,总算皇叔肯说涅盘之事,太不容易了!
誉王朝孟行再使眼色,要他问“什么是有余涅盘!”
但是没想到,孟行不问。
不仅不问,突然起身施礼,然后走了。
走了!
因为孟行根本不是要问涅盘的。
他对自己死而复生的事有答案,对整个过程也有所感悟,对于无中生有,知道真实存在,但是他不能理解。
而和尚刚才的棒喝,使孟行意识到:
既然事实,为什么不确定呢?
这个问题,就好像庭前柏树子一样,客观存在的,你却要刨根问底,去想庭前柏树是怎么长出来的?
它自然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它先是柏树苗,是种子,是分子,是原子……再小、再小、再小是什么?
不管它是什么,最初都是“无”中生出来的。
这是自身的灵觉和佛性啊,是自身的锚,连这些都不确信,那就要迷失在真实世界的幻界之中。
这一下,孟行心中的疑虑全部消失。
存在就是有理,这就是最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