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旭的长途电话(2 / 2)
安旭刚去参军那会,林华天天夜里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对儿子的牵挂使得这个坚强的母亲忍不住在夜里哭了好几回,幸好老伴体贴,女儿懂事,时常陪着她、劝慰她,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过来。
对林华来说,老伴、儿女就是她的天,她生活的全部,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地团聚在一起,是她毕生最大的心愿。
女儿安歌是真孝顺,虽说一心扑在工作上,暂时不能每天陪伴、照顾父母亲,但她心里放心不下家里,弟弟又远在北方当兵,因此她的工资能不花的就不花,尽量都攒下来,再加上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才花几千元钱安装了这台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家里有事好及时赶回来。
虽然湖城八十年代末个别单位就有了手摇电话机这玩意,但是那时打个长途太费劲了,光摇号就要划拉半天不说,通话过程还时常掉线,打个电话大冬天都能急出人一身汗来。
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程控电话,尽管因为程控电话成本高等问题,电话初装费已经涨到了几千元,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装电话的热情,电话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交了初装费后,真到装上电话至少要等半年,几年后才等来装电话的工人进门也是常有的事。安歌运气还不错,等了半年,家里就用上了新电话。
说到底,时代,正在以我们难以觉察的速度悄悄进步着,虽然目前在湖城这样的小地方,这种进步的速度还相当缓慢,但是,人们还是感受到了。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在大多数人家才刚刚把黑白电视机搬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开始用上了冰箱和彩色电视机。彩电冰箱倒不是说人人都买不起,主要还是供不应求,想买还得有“门路”,很多人都是托人从广东那边带回来的。
那时,彩色电视连续剧开始流行,最初是日本、台湾、香港的,后来,又有了国产彩色连续剧。于是那几家里有彩电的人家,门槛都要被大家踏破了,晚上开播时间还没到,邻居家的大人小孩就自带小板凳,去等着看当时最流行的电视剧《排球女将》、《雪疑》、《昨夜星辰》、《霍元甲》、《敌营十八年》了……邻居们都喜欢家里人多,热闹,每天看完电视都九点十点了,主人家也不会不高兴,反而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乐呵呵地给大家伙端茶倒水。
安家属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全家都在银行工作。那时银行可是好单位,特别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不但工资高,福利也好,经常给职工发东西。秦泽森门路广,因此夏安两家早早就有了冰箱、彩电。两个孩子不在家,性情温和、邻里关系处得好的安家父母很欢迎邻居们到自己家来看电视。
除了在南边一个小镇上,安家有祖上留下一套小三层自己家修建的老宅子外,安柯所在的人民银行也在附近给已经结婚的职工安排了住房。
当年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老人住在老宅子里,老宅子隔壁就是夏乔的爷爷奶奶家,所以安妈妈和夏妈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安歌和夏乔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加闺蜜,直到高中毕业后考上不同的大学才暂时分开了几年。
七八十年代我国的交通还很不方便,经济也不发达,物资比较匮乏,特别是内陆地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永久、飞鸽、凤凰、金狮、红旗,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大牌子,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自行车,有多少人的童年是用一辆二八大杠学会骑车的。
安柯夫妇分到的房子与老宅子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还真不好说,骑车的话就不远,但是用两条腿走路往返就比较远了。
林华和安柯结婚后多半和老人住在一起,生了两个孩子后,家里虽说有自行车,但是带着孩子起早贪黑实在是太累了。为方便上班和照顾孩子,他们没有继续和老人们住在一起,就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只在每周末拖儿带女回去看看老人,直到两个老人相继去世,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搬回老宅住,因此那里的几间房一直空着,安妈妈每周去做一下清洁,打开门窗透透气。
他们搬了好几次家,八十年代初,住在小城南边单位分的一套平房里,那时儿子安旭还小,和姐姐安歌勉强挤在一起,孩子们都要有学习的地方,再者终究是男女有别,安家父母把稍微大的那间阳光充足的房间让给了孩子们,在中间装了一层夹板,勉强隔成了两个小间。
过了几年,全家倒是住上了楼梯房,但还是两居室,不够用,直到安歌考上了大学去了外地,安旭才算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