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都是人才(1 / 2)
第265章都是人才
虽说眼前的这些学子普遍都是二三十岁,可是面对这些人,朱雄英一脸严肃的训诫、督促,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大家都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要说一些围观的人,就连许观这些人,也都是觉得这非常正常。甚至他们还会觉得欣喜,这是其他人求而不得的待遇,毕竟眼前的这个少年就是大明朝的皇太孙。
朱雄英看着许观,开口问道,“本宫观你时策,颇有条理。你此前府试、院试连捷,也是有些才学在身。本宫有意令汝入大本堂,为皇室子弟讲书,你以为如何?”
如果是其他人,面对这样的一个机遇自然会无比振奋,这就是他们的机遇。
可是许观内心挣扎许久,才跪下重重叩头说道,“启奏殿下,臣想下场一试,求的金榜题名告慰家慈!”
如果是一般人,对于成为皇子皇孙的‘西席先生’自然会非常的高兴。但是这些,也就是寻常人的一些想法而已,不代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去处。
说到底这就是给皇室子弟讲书而已,只是众多‘任课老师’当中的一员。这可不是真正的讲师,甚至师徒名分都有那么一些牵强。
而许观对于自己的才学非常有信心,他相信自己可以金榜题名。
通过正经的科举得到功名,那显然比起当一个皇室子弟的讲师更加的有前途。
朱雄英也没有不高兴,虽然他也有些不太习惯别人的拒绝,“哦?那倒是好志向,明年春闱俺倒是想要看到伱金榜题名。”
许观重重叩头,有些哽咽的说道,“殿下,家父入赘于邑城许氏,学生年幼时随恩师黄氏讳冔公进学。恩师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教授学生忠义之道。臣一日不敢懈怠,只求他日登第告慰长辈在天之灵。”
朱雄英点了点头,笑着勉励说道,“好志向,为人忠孝、又有才学,实乃朝廷栋梁。汝父为赘婿,汝尚且能言明,孝心可嘉!”
之所以这么说,自然也就是因为在这个年代,赘婿是被人看不起的。作为赘婿之子,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被人看不起的。
许观更是激动,忙不迭的说道,“先父黄氏,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朱雄英点了点头,本来不以为意的,但是他忽然间想起来了什么。
许观、黄观!
眼前的这个人,难不成就是那个历史上传闻的‘六首状元’?
这可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六首状元啊,虽说在政治上没有太多的建树,但是绝对是科举的一道丰碑,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或许黄观也来不及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在建文朝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在燕王攻入应天府的时候,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
黄观妻翁氏及二个女儿跳下淮清桥而死,而在外募兵的黄观也是在安庆江水湍急处投江而死。
忠义,这也是黄观践行的,他大概也就是这个时代的那种标准的读书人。
朱雄英面露欣赏,或许黄观在政治上有些不太合格。但是这样的人知行合一,品行上没什么问题,而且非常的忠义。这也算是可造之材,确实值得朱雄英更多的关注。
看了一眼何忠贤,朱雄英说道,“你既然想要下场,本宫也愿成人之美。赐汝毛笔一支,非本宫小气。望汝不忘父母、恩师之望,不负朝廷之恩。”
何忠贤也是机灵,立刻取过一支毛笔,上面尚且还有墨渍。很明显,这就是皇太孙亲用之笔。这样的一支毛笔,比起新的毛笔更加珍贵,甚至值得黄观贡上。
朱雄英也不管黄观如何感激涕零,看向张显宗问道,“汝在洪武二十一年入国子监肄业,方才中举,这是为何?”
张显宗立刻上前跪下,恭敬说道,“太学之选,或由庠序拔人,或由胄子思荫,天下之英才毕集焉。”
这倒不是夸张,现在能够入国子监的,要么就是最出色的秀才、举人,要么就是出身名门的。
而张显宗也继续说道,“然学生以为太学过严,监生和学官都颇有怨言。”
这件事情朱雄英知道,其实这也算是老朱的一个举动。当初老朱觉得国子监第一任祭酒吴颙过于宽纵,所以国子监的学风相对来说也比较宽容,这就是老朱看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