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各方(1 / 2)
光天化日之下,董太师仍然温热的首级就这样被吕布挂在腰间。
同一时间,毕圭苑大营中至少上百人目击到了这骇人的一幕。
爆炸性的消息在军营中传开,气浪之迅猛,就像要把头顶的天也掀开一样。
董太师死了!
每个人都忍不住与身旁的同袍面面相觑,然后在对方脸上看到了不知所措的神情。
吕布突然就这么反了?
如果他真的反了,那此时远在东线的联军和驻扎在隔壁的兄弟部队哪个更需要防备,这个问题就不言而喻了。
在一些已经得知消息的中下层军官的自发组织下,西凉军已经做好了火并的准备,只等上面的人下令,就要先发制人。
毕圭苑中气氛变得肃杀,双方剑拔弩张。
不同于历史上董卓死于计划周密的谋杀,以至于董氏其余掌握兵权之人还没来得及组织起反抗就被很快干掉,此次吕布激情杀人,却是让西凉军中其余的实力派都存活了下来,不至于群龙无首——倒霉的胡轸不算。
比如奉车都尉董旻,作为董太师的亲弟弟和当初入雒阳夺权时的第一功臣,当仁不让地成为西凉军的话事人。
再加上侄子董璜、女婿牛辅和李儒,这几人就是现在西凉军事实上的最高决策层了,其中牛辅虽是女婿,兵权却最重,李傕、郭汜、张济和贾诩都是他的直系部下。
董旻环顾三人一圈,最先开口道:“文优,我兄生前对你言听计从,眼下怎么办,你先说吧!”
“这里都是一家人,时间紧急,我不多说无用之言”,三人注视下,李儒声音哀切凄婉,说的话却斩钉截铁“立刻撤回长安,越快越好!”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原因很简单,三人都以为应该给董卓报仇,毕圭苑是个大军营,并州骑兵的优势施展不开,短兵相接之下,西凉军人多势众的优势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付出一点代价,未必不能将之全歼于此地,胜算可谓相当大。
而且作为董卓最信重的女婿,大家都以为李儒应该是最支持这件事情的,没想到他一开口,却是让众人赶紧收拾细软跑路!
李儒这么说,自然有更深的考量。
从战略上看,原本董卓留驻雒阳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迁的朝廷断后,确保“天子和朝廷”这个独一无二的核心资产始终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他一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就是那些已故大将军何进的属下失去了效忠对象,使得董氏对北军五校的控制直接消失。
单单这一下,说是实力骤降一半也不为过。
其次,并州军不仅脱离了掌控,而且成为近在咫尺的威胁。
有多近?
两家的营寨直接就是连在一起的,没准上午还在一块吃朝食呢!
考虑到东面还有联军虎视眈眈,西凉军现在身处死地,一旦发生火并,联军闻风而来,到时候数万凉州人便是插翅也难飞出雒阳。
为董卓报仇固然重要,可作为谋士,此时应该想的是如何带领众人逃出生天。
李儒的想法很简单——不能拼命,拼命还拿什么挣钱啊?
保住手上的西凉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长安——最好是趁小朝廷没得到消息之前,利用董卓生前形成的统治惯性再次掌控住天子,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为己方止损。
“文优说的这叫什么话?”,牛辅听完就不乐意了,“杀害舅姑的凶手就在你我眼皮子底下,我等不思报仇,反而要跑,岂不是枉活一世?”
李儒连回头看他一眼也欠奉,继续对董旻进言道:“此不光为我等计,亦是为郿县一众亲族计,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死绝地!”
“那吕奉先那边”,董旻是有些脑子的,很快跟上了李儒的思路,继而提出一个细节上的问题,“若是他们衔尾追击,怕是不好走掉。”
其实真打起来,西凉军是不怕那些并州人的,可考虑到李儒要的是全速撤退,就不得不考虑接下来怎么与吕布交涉的问题了。
“让我去!”,李儒咬咬牙,上前几步主动请缨,“必定与吕奉先分明利害!”
董旻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李儒孤身走入吕布大营中,良久乃出。
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双方一起对董卓的死讯保密,并州军可以全军北上,回到并州老家,吕布由杂号将军升为并州牧。
为表诚意,吕布可先一步派人去长安拿到任命以及接走他的家眷,换取对西凉军撤退的默许。
这些条件对于横行霸道这么久的西凉军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耻辱。
牛辅在大帐中暴跳如雷,嚷嚷着要自己提刀去把吕布给杀了,为岳父报仇,只是被董旻制止才作罢。
“快回去做好伱该干的事情吧”,李儒低头盯着地面,目光呆滞,开口提醒这个没用的连襟,“我等还未必能顺利回到长安去。”
如此大规模的撤军,大摇大摆地进行基本就是找死。
要有留下来装样子的疑兵,每天的炊烟和灶台数目也不能少,还要分批次,有序地趁着夜色撤离,对眼下这些统兵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李儒自问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
他最后看一眼帐中仍存着的淡淡血迹,默默闭上了眼睛。
若是计划顺利,董氏便不至于亡在旦夕,至少还能控制住关中和中枢,保住董卓留下的最重要的基本盘。
纵观这一团乱麻的棋局,李儒是第一个出招之人——此招名为忍辱负重,壮士断腕。
七日后的酸枣。
诸侯们照例进行团建。
说起来,大家本来就是以前在雒阳的老相识,只是在董卓的分封下去了各地做太守,如今重聚,主角当仁不让,依然是袁本初。
什么叫天下楷模?
就是袁绍这个人,就算拿着放大镜也找不出什么黑点,完美得就像一个不应存在于世间的偶像。
论德行,人家给过继的父母加起来守孝六年。
要知道这个守孝三年的规定此时可是没什么人遵守的,尤其是做了官的人,装装样子就可以了。
而袁绍不仅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六年时间。
古代守孝,需要子女守在父母坟左右结庐而居,不能有丝毫娱乐活动,严格禁欲、衣服穿戴一切从简、每日的食物粗淡到难以下咽。在这种条件下,袁绍唯一能解闷的事情就是看看书和锻炼身体。
若是抱着“袁绍没准私下偷偷玩”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明摆着的邀名之举,有的是人一旁盯着(袁术:?,一旦被抓到了,就是名声仕途尽毁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