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1 / 2)
上一期说到了古镇,公司和古镇之间,很早就有关系了,早期,公司会在古镇代工很多品类的产品,但我为什么在本段的最后,才提到古镇呢?因为在公司最后的时光里,古镇的一家企业插了进来,产生了一些关联,既然这么巧,我就把古镇的内容放到了最后。
上一期说过,古镇是全球led照明产业最集中的地方,集中到什么程度?这个县城不仅仅有大量的led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而且,这个县城居然还有专业的媒体,报纸、杂志。这些专业的媒体,就靠报道led行业咨询为生,更夸张的是,这种媒体还不止一家,有好几家,牛不牛逼?一个县城能养活几家专业媒体。
想想看,有些大城市还没多少纸媒呢。
不过,在互联网大潮到来的时候,和其他地方的纸媒一样,古镇这些专业媒体也感觉到了危机,报纸、杂志的信息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互联网流量大,接触面广,速度又快,大家都渐渐被互联网给吸引了过去,用户的急剧减少,把传统纸媒给挤到了悬崖边。古镇的专业媒体也意识到,如果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他们的判断一点都没错,如今,报纸行业几乎被互联网行业给清了个干干净净,全国各地都找不到一张报纸了。这些专业媒体的嗅觉也还算灵敏。
那么,既然知道自己未来要完蛋,肯定就要求变啊,可是该怎么变呢?大家都没经验。
这时候,我们的o2o平台就进入了古镇专业媒体的法眼。
从理论上说,我们的o2o平台确实是古镇专业媒体流量变现的最佳手段,看看下面这几点:
想想看,我们的o2o在线商城,是不是就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广告展示架?当然是了;
再看看,我们的o2o商城,和古镇的专业媒体受众是不是完全一致?当然也是了;
客户群体一致,盈利模式雷同,对古镇的专业媒体而言,上哪儿找这么合适的转型载体?
那么,我们的o2o商城,和古镇专业媒体相结合,是不是真能达到1+1>2的效果呢?额,这就不一定了……
当然,古镇的传统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里的风险,由于在传统行业触网的早期,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很落伍。
我觉得,他们触网的水平,可能还不如我这个断断续续的网站站长。
在我看来,就咱们公司这种无聊的o2o商城,要是有人主动愿意上来看,才怪呢。
表面上看,咱们公司的o2o平台流水还挺大,但其实,这些流水是靠逼迫城市总经销线上打款才有的,不过不在线上下单,我们就不卖货。对于这些城市总经销而言,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定单工具,人家压根就不是自愿使用。
可就这个定单工具,还是个四不像。
其他公司的线上定单工具,和公司的erp是联网的,什么产品有货,什么产品没货,客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会下错单。
而咱们这个o2o平台呢?作为订单工具,根本就不合格,因为这个平台连erp都没连上,所有商品全是虚拟库存,实际上很可能没货。
这就导致客户下单之后经常要手动调整订单,非常麻烦。城市总经销怨声载道,早就不想用了。
这些真相,古镇的专业媒体是看不见的,因为这都是公司机密。
他们只能看见,咱们的o2o平台流水还可以,说明还有不少人用,平台的建设应该还不错。对于这个有基本流水保证的平台,他们非常有自信,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能接手这个平台,一定能充分利用好手头的客户资源,结合我们的平台,实现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华丽转身……
所以,他们就主动的,自己跳坑里了……
我还记得,古镇那家传统媒体来公司谈判的场面,直到今天,我的微信朋友圈上都还有他们和董事长签约时的照片,真是有意思。
这时候,董事长差不多对o2o已经死心了,既然有人愿意来接盘,董事长当然很高兴的把烫手的山芋扔给了他们。
双方的具体合作方式我不知道,因为我没参与过,不过从前前后后的一些迹象,我感觉合作的方式好像是增资。由古镇的专业媒体向这个o2o平台公司增加注册资金。而不是单纯的收购,所以董事长其实也没完全脱身。增资之后,双方还要继续按照股权的比例各自承担不同比例的责任,不过有一点我能看出来,重组后的o2o平台,大股东应该是古镇的那家专业媒体。
即便如此,对于我们公司而言,这个事情的结局也算不错了。
增资完成之后,大股东,那家专业媒体,就把o2o平台的办公室搬走了,连带网站的几个技术人员,还有网站的源代码,一起搬到了另一个办公地点,其实这时候的技术员已经没剩几个人了。
包袱终于脱手了,半脱手……
在o2o平台脱离了公司控股之后,整个公司的销售就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模样,客户用电话和传真下订单,下完订单,直接给公司账号打款,再也不用经过那个o2o平台多此一举了。
可是,我们这样做,就给那个o2o平台带来了问题。
原本,那个平台的流水全是靠我们逼着总经销从平台上进货,才有的流水,结果咱们把平台一出手,就不再让总经销从平台进货了,那这个平台哪里还会有流水?整个平台就又回到了董事长第一次推广o2o时的样子,从总经销到分销商,再也没有人愿意使用这个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