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放学后必做的第五件事(二)(1 / 2)
平平跟安安尽管是双胞胎,但在对待妈咪拒收红包一事上,他的看法与安安有很大的不同。
在“今天最高兴的事和(或最生气的事”一栏里,平平只简单地记录了吴奶奶给妈咪送锦旗送红包的事,没有像安安一样地展开写。从安安的日志中,可以看出她对妈咪拒收红包一事很赞同。但平平明显将吴奶奶家送红包送锦旗和朵朵拒收红包当作两件事,对“吴奶奶家送红包送锦旗”一事,他感到很高兴;对“妈咪拒收红包”一事他态度不明朗,没有明确表示赞同。在“今天我遇到的最困惑的事”一栏里,平平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家遇到了喜事。邻村的吴奶奶被偏瘫症困扰八年。八年里,吴奶奶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但她的病痛被我妈咪消除了。她的儿女们为了感谢我妈咪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病,今天上午敲锣打鼓来给我妈咪送锦旗送红包。我们一家人对此都很感动。但我妈咪有个规矩,对患者的红包一概不收。自然我家也不会收吴奶奶家的红包。
吴奶奶的大儿子是个军官,他认为他家红包送得很合情理,并当着我爸和我二姥爷的面列举了他家送红包的四个理由。听了他的四个理由,我爸和我二姥爷都觉得应该高高兴兴地收下他家的红包。但我爸对我妈咪一向很尊重,他肯定不会破例收下吴奶奶家的红包。他也不好去劝说我妈咪,因为我妈上班时间需要不停地给候诊人员做治疗。晚饭后,我带着妹妹去找二姥爷打听当时的情况。二姥爷给我们复述了吴奶奶的军官儿子列举的四条送红包的理由,我听完后,也觉得我妈咪应该收下他家的红包。四条理由中,最有说服力的是第四条,大意是,患者在痊愈以后送红包,一是表示你治好了“我”的病,这事值得“我”送红包”。因为健康无价。二是表示“我”家不缺钱。如果患者家里本身缺钱,他病好后就不可能来送红包。“我”虽然很感激你治好了“我”的病,但我吃饭都没钱,“我”到哪里筹钱给你送红包呢?换句话说,那些事后送红包的人,都是有钱的人。吴奶奶家的红包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表达对我妈咪的鼓励和支持。她家的人认为,我妈咪医术这么好,就应该不只自己一人给人治病,而要带一批人给人治病。像我妈咪,一人治病的话一天只能给十个人进行治疗,如果带了三个徒弟,徒弟学会以后,即使我妈只在旁边指导,我家的诊所一天也可给三十个人进行治疗。吴奶奶的军官儿子看到了这一点。也看到了我家诊所不赚钱、请不起人帮我妈咪打下手的现状。但诊所是我家的经济来源,我妈不涨诊金,不收红包,无论医术怎么高超都是赚不到钱的。因为给人治病是要花时间的,对于同一症状的人,今天只能给十个人治病,明天也只能给十个人治病,过二十年还是一天只能给十个人治病。就是整个我妈咪的做法,在吴奶奶的军官儿子看来,就是不赚钱的做法。“你不赚钱目前可以省吃俭用坚持开诊所,但家里开支会越来越大,赚的钱又年年一样,那总有一天你家的诊所会开不下去”。所以军官叔叔敲锣打鼓给我家送红包送锦旗,他这样做想带动一批有钱人给我妈咪送红包。你家不缺钱,你的病如果朵朵医生不出手的话,肯定还在折磨你。健康无价,既然朵朵医生治好了困扰你多年的病痛,你家又不差钱,而朵朵医生的诊所正需要钱来扩大规模,你是不是应该送个红包去支持一下?在军官叔叔看来,如果他能带动一批人给我家送红包,那我家的诊所就可以很快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后,就可以给更多的患者治病。
从军官叔叔的四条理由看,我妈咪必须收红包,你不收红包迟早会连饭都没钱吃。我就纳闷,这些道理一听就懂。我妈咪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难道这些连我这个十岁儿子都能明白的道理我妈会不明白?我是不是应该问一下老爸,他是否知道妈咪为何会对患者的红包一概拒绝?那些不缺钱的患者自愿送来的红包我们收了有什么不好?据说现在医院流行这种做法:对于同一症状的病人,不送红包的,十五天才能出院;给医生送一千元红包的,十天能出院;送两千元红包的,八天能出院;送三千元红包的,七天能出院;送四千元红包的,五天出院;送五千元红包的,三天就能出院。所以,很多患者还没开始治病就会给医生送红包,以此换来医生的尽力治疗。我妈咪倒好,不接受红包、诊金统一、接诊严格按先来后到排次序并接受广大候诊人员的监督。完全跟别的医生反着来?怪不得奶奶对我和妹妹发牢骚说:“你妈咪是傻子,你俩长大了千万不要跟你妈咪一样傻。”
我知道我妈咪不傻,她是一个品德高尚医术很好的医生。但我对妈咪拒收那些表达感激之情的红包感到很困惑。她帮那些比我家有钱的人治好了疑难杂症,解除了他们的病痛。这些患者看到我家没钱,就出于感激给我妈咪送红包。对于这样的红包,我认为妈咪完全可以收下。这叫互相帮助。我家有了钱,就可请两个人来帮我,一个接替姥姥的工作管候诊室的工作,一个接替奶奶的工作为我家做家务活。姥姥和奶奶一个今年七十,一个今年六十九,早该退休了……
平平正写得起劲,却发现已经到点了,因为门外响起老爸开锁的声音。看到老爸,平平问:“老爸,还没写完呢。”
小明拿起平平的日志本一看,看到本子上的字已经不少,就说:“就这样吧。写到哪里算哪里。以后考大学都这样,到点必须交卷。明天要注意把段落写完整。”小明边说边往安安的书房走。
安安听到老爸的开锁声,赶紧拿起日志本往书房门口走:“爸,给您。”
“你早就写完了?”
“没多久,刚好检查完两遍。”
“你做得好。你哥还没写完。你看这段,句子还没写完整只好打了个省略号。”
安安凑近一看:“啊呀,哥哥的字比我多很多,就这一栏都差不多两千字了。怪不得没写完。”
“他这种做法不可取,考试都是到点交卷的。我已交代他以后不可再这样。他这段没写完整的话等会你给他算两个错。”
“但他找到感觉了写得正起劲,就不知道还差多久到点。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会提前十五分钟提醒我们注意速度,要是您提前十五分钟告诉我哥,他这句话就写完了。”
听到安安为平平开脱,小明意识到自己的宝贝女儿通情达理,有大局意识,心里很安慰。事实上,兄妹俩在写日志上是竞争对手,因为每天都会评字数奖、质量奖和检查奖。本来哥哥没做好,安安就可以得奖。但安安对这事根本不在意,而是关注事情本身:指出哥哥没写完的原因不在他,而在于没有人提前几分钟提醒。赶紧表扬道:“你说得很对,我这会就把挂钟取下来给你们调个十九点整的闹钟。你抓紧去洗手间,我调好了闹钟就锁门。”
“好的。”安安边说边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