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不了的乡(2 / 2)
这是陶源家曾经的住房、猪圈、牛棚和茅房。十几年前,国内经济没有腾飞,附近所有的农村人都没多少钱,住的都是这种土砖瓦房。当这些年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出门打工的农民赚回来钱在老家盖洋房时,桃花溪却因为整村搬迁,依然保留着十几年前的建筑风格。
天坑中也有地势起伏,更远处还有一些破败的房舍,已经被茂密的树林杂草遮挡,隐隐约约只能看到部分破墙。
天坑内湿气重,三月天白雾霭霭,笼罩了整个天坑,在血色夕阳下,整个桃花溪显得异常诡异,像极了影视剧中的鬼村,胆小之人,甚至看到此地会感觉毛骨悚然。
警示牌提示桃花溪有塌陷,却不知道在哪,在这杂草灌木丛树的地方行走,指不定就会踩中塌陷,掉进暗河中,可此时陶源并不在意。
他沿着曾经熟悉的小路,借着手中木棍开道,慢慢往前推,走到那栋最大的破房子前。
原本七八十平方的瓦房,已经全部坍塌,断掉的实木横梁已经腐朽发黑,长出了青苔和绿草,垮塌的土砖堆积在地上,已经化成了泥土,杂草丛生,就连两米高,依然顽强屹立的土砖墙头,都有几颗绿色的车前草。
曾经的卧室区域的土砖堆依稀可以看到砸坏了的木质床露出来,本来厨房还有一些锅碗瓢盆,如今都深埋土砖底下,想要找出来凑合着用一用都不行。
整个房子没有留下任何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其它的房子更破败,几乎看不出房子的雏形。
唯独房子不远处,用做存储柴火的石块垒成的不足四平方米小房子依然坚挺。
柴房一面墙借用一块巨石石壁,其余三面墙由二三十厘米长,厚五厘米左右的石块砌成,雨水冲不塌,房顶用老木作梁,黑瓦覆盖,面积很小,所以没有被雨水侵蚀。
推开几乎腐朽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此时已近天黑,天坑相比外面光线更暗,陶源借着十字石块砌成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弱光,看到了房间里的情形。
此时,里面已经没有木柴,但还有一些几乎发黑腐烂的碎木保留在硬土地板的角落,发出一股淡淡的霉味。
房间地上还被人随意丢弃着两个包装纸腐朽了的空娃娃哈纯净水瓶子和几个零食包装袋,包装袋已经半截被埋入碎木泥土中,显然有些年头,应该是来此地猎奇的人,说明桃花溪封村以后,还有人进来玩过,但也是数年前的事了。
靠墙有一块长半米,高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用作歇脚和放置物品,可以算作是一张石凳,此时还算干净,上面只有一些灰尘。
陶源打算就在这里过夜,于在从门口折了几根灌木树枝,微微打扫石凳一番之后,将背包取下放在石凳上,随即折来两根拇指粗的棍子,将房间中的碎木残渣连同矿泉水塑料包装袋一点点拨出房间,扫进房子旁的杂草中。
随后再用树枝作扫把,将房间残留的碎垃圾扫出门,房间地面已经打扫干净,乘着天还未黑,陶源打开鼓鼓的背包,取出一卷布,摊开后竟是一个卡其色露营帐篷,大小几乎占据了整个房子。
帐篷是细钢丝做骨架,采用收拉式,类似于雨伞,几乎一秒便搭建完成,帐篷底层是薄薄的防水布,陶源脱掉鞋子,猫着身子钻进帐篷,再将背包拿进帐篷中,从背包中取出一卷薄薄的棉被子,铺在帐篷中冰冷坚硬的防水布上。
被子一半做垫子一半盖在身上,上面再铺一件厚外套,晚上勉强也可以熬过去。
今日陶源早上六点不到便起床去搭坐火车,从魔都赶回老家,湘省常德桃园县,一路舟车劳顿,此时已经又饿又困,不想折腾了,便从背包中取出一包方便面,半瓶矿泉水。
眼看没有厨具生火烧水煮面,他也只能将泡面捏碎在包装袋中,取出盐包撒了些许调料倒入,幌动片刻后用手抓出来放入口中咀嚼,干巴巴带着盐和香料的泡面也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喝掉剩下的半瓶矿泉水,他将泡面调味料留下,其余垃圾都放在了帐篷外。
此时天已经黑了,采光不好的柴房昏暗无比,陶源拿出还有百分之三十电量的智能手机,屏幕右上角显示没有任何信号,和开了飞行模式一般,只能拍拍照、浏览里面存放的照片和视频。
在大城市习惯了用移动物联网来办公、社交和日常生活,现在突然断掉了网络,没有领导追着催工作,没有网络看新闻、没有朋友聊天邀约,没有手机短信、qq、微信群聊弹消息,与其他人都失去了联系,陶源一时间还有一点不适应。
其实即便有信号,也不会有人找他,回来之前,他就注销了之前的手机号,换了一个新号码,谁都没有告之。
陶源打开相册,看着屏幕中一名二十四五岁,长发披肩,双眼笑成月牙,露出一对深深酒窝的美丽女孩,平静的脸上慢慢浮现一抹笑意。
可随即他眼中的光芒又暗淡下去,滑动大拇指关掉相册,用力按住手机侧边的电源键,等屏幕出现关机画面,他才将手机放在一旁,枕着一件衣服闭眼静静躺着。
桃花溪成了无人村,早已经断了电,手机暂时无法充电,还是关机保留部分电,等以后出门再开机。
安静下来后,周围安静的可怕。
天坑中偶尔不知名鸟叫声,房外不远处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叫声,以及不知名却很熟悉的野虫鸣声,让陶源仿佛回到了二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孩童,春天夜晚独自躺在家门口的竹制长椅上,听着窗外蛙叫虫鸣的情形,一时间思绪飘散,渐渐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