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1 / 2)
&emsp&emsp第72章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emsp&emsp“和上了!范正也同样以愁为诗!”
&emsp&emsp“丑奴儿,此乃丑奴儿的词牌名,南唐冯延巳曾经用此词牌名写春愁。”
&emsp&emsp有人看到这一幕惊呼道,众人一片哗然,如果范正再和一首诗,这已经是和了第四首诗词了。
&emsp&emsp“少年不知愁滋味!”
&emsp&emsp“为赋新词强说愁!”
&emsp&emsp……………………
&emsp&emsp众人心中顿时浮现出一个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不知愁苦,为了写出千古名篇,喜欢登上效仿古人登楼赋诗,为了写出新词强行说愁。
&emsp&emsp“我就说么?范正的两首《钗头凤》还有半阙满江红根本不是他所能体会的心境。”
&emsp&emsp“还有宫墙柳也不符合实际,那对夫妻乃是普通人家,怎么会有宫墙,还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范正还不到弱冠之年,如何有三十岁,征战八千里。”
&emsp&emsp“如今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乃是范正为赋新词强说愁。”
&emsp&emsp这些疑点其实早就被一众文人质疑,不过世人写诗都喜欢夸大这也无可厚非,再加上这些词语仿佛天然契合,另加改动则会意境大变,众人也就默认了下来。
&emsp&emsp如今范正终于亲口证实了千古名篇中的疑点,而且给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emsp&emsp“此乃又一首千古名篇也!”
&emsp&emsp一个文人信誓旦旦的说道,单单这上半阙就已经让他心静触动,曾几何时,他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
&emsp&emsp其他文人也纷纷点头,范正此诗算是写到了文人的心坎里,当下不禁期待的看下去。
&emsp&emsp“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只见范正继续写道。
&emsp&emsp“这恐怕才是范兄的真情实感。”苏遁感叹道,李伯父极为固执,对范正偏见极大,极力阻止二人相恋,又怎能不愁。
&emsp&emsp“之前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杨介也叹息道。
&emsp&emsp“李清照的愁绪很重,连小船都载不动,而范正的愁绪却在心中,有口说不出来。”众人感慨道,二人的写愁的方式不同,却将愁绪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emsp&emsp“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范正重重的写下最后一笔。
&emsp&emsp“好一个天凉好个秋,正好呼应李清照的闻说双溪秋尚好,简直是神来之笔。”
&emsp&emsp“还有两句叠句,更是精彩至极,层层推进愁绪,实乃点睛之笔。
&emsp&emsp“这四首诗词注定会名垂青史,羞煞我辈了。”
&emsp&emsp不少文坛之人颜面无存道,他们自诩为文坛名宿,才华横溢,在两个小辈面前,简直是云泥之别。
&emsp&emsp“这是何等的才华,却是一个医者手中写出。”无数读书人哀叹道。
&emsp&emsp范正写完之后,提笔写上词牌名——丑奴儿.书李府道中壁,随即转身离去。
&emsp&emsp“书李府道中壁。”
&emsp&emsp众人看到这一幕,不由面色古怪,一对才华横溢的才子才女,却被李父强行阻拦,只能在李府外的墙壁上和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愁绪,而范正竟然直接以此为词名,简直直白,却又极具讽刺。
&emsp&emsp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看着范正离去的背影,这一刻再也没有人认为范正和李清照二人私定终身乃是丑闻,反而二人不在一起才是天理不容。
&emsp&emsp“李父,有眼无珠也!”
&emsp&emsp顿时李恪非有眼无珠的名号再一次被众人拿出来的鞭尸,这句话简直要成为开封城的典故了。
&emsp&emsp“少年、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