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小孩 国父日记不雅内容首次披露(删……(1 / 2)
22.死小孩
《国父日记不雅内容首次披露(删减版本)》
*********************************************
“那是……我刚刚被甄选进入时空局工作时发生的事情了。”时空局的秘书长林基,沉默半晌后开口。
林本格倚坐在对方的办公桌上,视线低垂,沉默不语,听完了一个谈不上有创意的跨时空爱情故事。
——年轻的秘书长领命进入银河时间线35世纪完成一项任务,意外邂逅了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女警洛研,旋即坠入爱河。两位任性的年轻人私许终身,打破了那个烫金烙印在时空局操作手册上的第一铁律。
男欢女爱的命运交织,果然都十分老套。林少校忍不住想。
自火花从这对爱侣眼中碰撞出的第一秒起,结局就仿佛已经注定。
“你知道,按照时空局的员工手册规定,如果你要进行的两次跨维度干涉相邻时间较近,那么后面的那次干涉,必须从前一次在银河系时间上离开的时刻继续往前走。”林基视线低垂,十指交握。
“——不然的话,同一时刻的银河时间线上,就会同时存在两个你。”
林少校点头:“你说的是第一百二十五条,「时间干涉套叠」。”
“对,「时间干涉套叠」。”林基看他一眼——果然没有人形字典林少校不知道的条例。
“我当然知道,出于逻辑和认知上的考虑,时空局是严格禁止「时间干涉套叠」的——这样会引发「遇见另一个我」这样的逻辑认知混乱。没有人喜欢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林本格表示同意。他抿了抿唇,忽而意识到秘书长想说什么。
“但这是「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林基抬头看向窗外,“也有一些时候,当事人会主动追求这种事情发生。”
“比方说想制造出自己另外一个分//身的时候。”林本格接过话头,神色凝重。人形字典般的他,已经猜出秘书长为年轻时心爱的女人做出了什么狗胆包天的事情。
“如果你在银河时间线上已经停留了一段时间,等你回到霍冬星后,又再次切入你之前未离开的时刻——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最快速度制造出了一个你自己的复制体。”林本格说道,“等通往霍冬星的时空虫洞再次打开时,其中一个人回到霍冬星,另一个人就可以继续留在银河时间线上,和你心爱的女人共度余生。”
“而与此同时,回到霍冬星上的那个你也可以佯装无事发生,继续在时空局履职。”林本格吸一口气,看向林基,“你就是以这种方法,将自己一分为二,同时存在在两条时间线上的,对吧?”
——背地里捅出过这样惊天动地的大篓子,这个人怎么还有底气,在时空局整天把「低维宇宙最小干涉」原则挂在嘴边啊?林少校颇为光火地想。
“……可是,谁不想和心爱的人共度余生呢。”林秘书长不甘心地小声嘟囔。
时间干涉套叠发生时,林基和另一个自己抽签决定了谁要留下来。虽然在进行这一系列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违规操作前,他早已接受了50%的失败机率,但真正抽到「留守霍冬星」那支签时,他还是好羡慕那个可以留下来陪伴爱人的家伙。
啊啊啊,真的羡慕死了。
“如你所见,我就是抽到留守霍冬星那支签的倒霉鬼。”林基叹气,“所以,没有办法,我只能回到这里,继续当我的时空局秘书长了。”
“工资卡上每个月到账比我高出几倍的津贴时,可没见你发出这样的抱怨啊。”林少校无情地指出。
林秘书长叹一口气:“本格,你还年轻,没有爱过。”
——你不懂。
林本格是不懂,且他害怕对方会经此开启某个针对少校本人的私密话题,于是选择闭嘴。
不过还好,林秘书长今天并没有开启那个话题的打算。
“所以银河时间线上就有了另一个林基。他在δ行星带留下来与洛研同居生子,组建家庭,很快就有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这就是你已经知道的,洛尚和洛夏。”
林本格眼底光彩明灭。
“早在抽签结束时,我和另一个自己就已经做好约定——第一,接受命运,不对对方的生活加以任何窥探和干涉;第二,如无必要,再也不会相互联系。”
林秘书长语调沉静:“可是,那对双胞胎长到三岁的时候,我破天荒收到了另一个自己从银河时间线上发来的主动联系。”
“那一年洛夏死了。”林本格淡淡说。
“确切地说,是……「你」在银河时间线上死去了。”林基目光轻扫过来,挑明了主题。
林本格瞳仁一震,飞快移开视线,下意识用手紧紧撑住秘书长的办公桌沿。
他身为时空局的人形字典,帝国最年轻的英雄勋章获得者,早在看完提英资的秘密日记开始,就该隐约推理到这个真相。
这是几乎大写拍在他脑门上的、用逻辑可以引导出的唯一结论。
然而当林基真正将这个身份抛在他面前时,还是引发了这位时空特工的恐慌。
况且他知道,他平安在霍冬星长大成人的这段既成事实,使他再也没有立场去指责秘书长的各种时空禁忌操作了。
“你在三岁那年,已经死过一次了。”林基小声说道,“你知道一对年轻夫妇突然失去孩子后,会有什么反应吗?你觉得伤心之后,明知道有一个途径可以救回孩子的他们,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林本格沉默,只紧紧抓住桌角。
“我当然知道「低维宇宙最小干涉」原则。我是时空局的秘书长,我比谁都知道不应该随意去干涉低维宇宙的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