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抗李联盟(1 / 2)
第470章抗李联盟
“禀告太守,州牧大人领十万精兵陈兵于乌程县,希望让我们开放故鄣县,并且还通知太守大人即可领郡兵去讨伐刘繇。”
下方的小卒瑟瑟发抖着,小心翼翼地说出从前线传来的情报。
而丹阳太守周昕坐在首位,脸色显得十分难看,很明显李济的这一番话让他感到一阵不舒服。
“李济那扬州牧不过是勾结董贼而得来罢了,要想让我臣服于他,想都别想。”
周昕强忍着怒气说道。
随后他又看了身边一个长相清瘦的带甲将领,询问道:“韦孝宽,那李济陈兵于乌程县,看样子他想要直接进攻故鄣县,从而打开宛陵的门户。”
“臣倒是不太觉得李济会从这里进攻。”
韦孝宽的眼眸中闪过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够看透世间人心一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浑然天成,一眼望去便让人觉得卓尔不凡。
作为南北朝负有盛名的良将,韦孝宽一眼看出了李济的小把戏,知道对方陈兵于乌程,只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对方真正的进攻路线,应该是其他地方。
韦孝宽的视线在地图上来回横扫了数遍,朝着周昕说道:“太守且看,故鄣县有着西苕溪作为屏障,下有天目山横贯河流,只需要派遣一员良将以及数万兵马坐镇于此,便可轻易间将李济拦在外面。”
“而李济身边有能人相助,自然看出来故鄣县的进攻难度,哪怕他真有十万精兵在手中,也不会选择从这个位置进攻。”
周昕不太懂军事,但听了韦孝宽的话后也是豁然开朗起来,频频点头同意韦孝宽的观点。
随后他疑惑地问道:“既然如此,那李济为何还要陈兵于此呢。”
“在我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如此大张旗鼓,应该是掩护其他路的进攻罢了。”
韦孝宽听说过李济的事迹,知道此次的对手是经验十足的老狐狸,不像以往打的山贼那样,所以他十分重视,避免自己出现破绽。
“那李济该如何进攻呢?”
“如果我是李济的话,要么利用水师的优势逆流而上进攻江乘和句容,要么从浙水出发,进攻歙县。”
韦孝宽观看着地图,没有多加思考便做出自己的进攻路线。
李济的水师强盛在扬州是出了名的,太湖一战直接击溃大半水匪以及许贡的水师,而周昕的水师只是小猫三两只,如果正面碰撞的话,一两次大战龙雀水师便可轻易击溃他们。
所以,韦孝宽猜测李济是不会放弃水师这一优势,应该会更多偏向利用水路进攻而不是从陆路进攻。
同样的,为了应对这个情况,韦孝宽建议周昕将手中的水师解散,打散到各县城池之中协助守城,并且还将所有的水寨船只烧毁,免得被李济使用。
这样做确实能够减少周昕这边的损失,但也断绝了周昕反攻李济的机会。
如果李济被周昕击退的话,周昕的军队也会因为缺少船只而无法大规模运输兵马到吴郡进行反攻。
“你的意思是,李济会分兵?”
周昕的神情有些动容。
如果李济能够分兵两路去进攻他的丹阳郡,同时还能在乌程县中陈兵与他对峙,那么李济的兵马到底有多少啊……
韦孝宽皱了皱眉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吴郡素来是扬州的大郡,而会稽进过李济的治理,人口众多,我也把握不了那李济到底有多少兵马。或许他能够兵分两路发动进攻,但更多的应该是一路是主攻,一路是佯攻。”
他才被招募出来不久,虽然知道李济之前立下的战功功绩,但他并没有亲自赶往会稽郡内走动,也不太清楚李济的真正实力如何。
而且他也派出了斥候在会稽中侦查,但总是被李济的人给深挖出来,他也得不到多少有用的情报。
“那我们该如何防守,要集结所有的兵马在宛陵,等着李济前来进攻吗?”
周昕的神情有些慌乱,显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李济的进攻。
“如果只是龟缩在宛陵的话,那我们迟早会被李济征服,我们必须在李济到来宛陵之前,尽可能地拖延李济的兵马,等候王獒跟刘繇的支援。”
韦孝宽的声音有些沉重。
就在前不久,王獒派来使者苏厉来宛陵陈述利害,这位纵横家虽然嘴皮子不如自己的兄长,但足以让周昕信服不已。
而且韦孝宽也觉得仅仅凭借周昕一人,绝对不是李济的对手,所以多一个王獒作为盟友,至少在兵力上不会吃亏。
再者,他也从苏厉的口中得知,远在长江以北的刘繇,似乎也有联合他们抵御李济的意愿。
要是刘繇真同意与他们联合的话,那么整个扬州的局势就会变得十分明朗。
李济的吴郡、会稽郡,对阵刘繇的九江郡、庐江郡,周昕的丹阳郡以及王獒的豫章郡。
四郡阻挡两郡,数十万兵马对付十多万兵马,兵力优势在他们这边!
韦孝宽有十足的信心,如果这几十万兵马交由他指挥的话,不说将李济击败,至少能够与李济僵持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还需要多长时间到来。”
周昕听到还有援军在后头,眼眸中顿时露出精光,仿佛就像是一个落水的人突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有了生还的希望。
“我们来了。”
未等韦孝宽答话,屋外却闯入两员身材魁梧的大将,浑身杀气弥散,顷刻间便让屋中的温度下降了不少。
来者正是周盘龙跟周奉叔这两员南北朝武将。
不仅他们两人,还有来自豫章郡跟丹阳郡的大领主,他们身后也有一两个孔武有力的武将。
他们的实力或许不如周盘龙以及周奉叔两人,但至少也能够充实联盟的中层武将数量,扩张武将团的规模。
“豫章郡哈兰生见过丹阳太守。”
“豫章郡祝永清见过丹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