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李渊的寿辰(三)(1 / 2)
长孙皇后悄悄白了一眼李二。
“陛下不是说近些年大唐需要恢复元气,宫中应当提倡节俭,早就将自己的寿宴取消了么。”
李二嘬着牙花,羡慕的看着一旁老脸都要笑成菊花的李渊。
即使现在内帑有着李承乾几个生意的分成,除去皇宫的日常开销外,一年也就能存下几万贯。
更别说还要赏赐那些大臣了。
这六十六万贯,抵得上自己内帑多少年的收入啊!
而李承乾周围的一众兄弟姐妹,则一脸崇拜的看着李承乾。
他们只是听说最近几个月他们的这个太子哥哥在文学上惊才艳艳。
今日听到李承乾所送上的寿礼,他们都被吓了一跳。
也就是最近几个月,因为皇宫内帑有钱了,他们的月俸才多了一些。
就算他们之中同样深受李二宠爱的高阳公主,到现在也仅仅只有一百贯的小金库。
更别说那些年纪太小,还在自己母妃管教中的皇子公主了。
可能有个一两贯钱都会欣喜的藏起来。
底下的那些大臣,一脸怪异的看了看李承乾,又看了看李二。
太子送了六十六万贯,你这个太上皇的亲儿子,大唐的国君,准备送什么呢?
察觉到众人都将目光放到自己身上,李二这才意识到其中的不妥。
相比于李承乾的六十六万贯,自己原本所准备的那些奇珍异宝,哪里还能拿的出手?
逆子,逆子啊!
李二气急,对着那名宣读贺礼名单的太监使了一个眼色,阻止了他的宣读。
李二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颤颤巍巍的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捧出了一本书。
看到那书的封面,李承乾眼皮一跳。
王羲之!
几乎所有大臣都知道李二向来酷爱书法,对于王羲之那更是称的上大唐头号粉丝。
李二在位一年多,到处搜寻着王羲之的真迹。
如今更是将它们装订成了一本书,整日随身携带,这本《王羲之真迹》从不离身。
虽说王羲之最为出名的《兰亭序》,李二还未寻到。
但李二手中的这些真迹,亦是无价之宝,特别是对李二这种热爱书法之士来说。
这些真迹,可是他准备留着将来带进棺材的。
“父皇,今日是您的寿辰,儿臣特意寻得“王先生”的真迹送与父皇。”
李渊看着面前一脸肉疼的李二,不知为何,心中十分舒畅。
“哈哈哈哈,吾心甚慰!”
说着李渊便笑着从李二的手中用力“夺过”这本《王羲之真迹》。
看都没看一眼,笑呵呵的塞进了自己的怀里。
看着李渊如此草率的对待这本《王羲之真迹》,李二的心都在滴血。
自己每日观书的时候,那可都是先要焚香净手,然后双手将其捧出来的。
哪怕这本书磨损了任何边边角角,自己都会心疼半天,没想到,今日就这样离我远去了。
李二心中的痛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心情大好的李渊宣布了宴会正式开始。
在那些舞姬,乐仗队入场后。
察觉到场中的人都将目光放在了大殿最中央那些舞姬身上。
李二这才恶狠狠盯上了李承乾。
感受到李二那边所散发的“杀气”,李承乾脸不红心不跳,一脸认真的看着场中的表演。
长孙皇后在一旁好笑的轻轻拍了拍李二的手:
“陛下,晚些时候妾身让承乾去将那《王羲之真迹》从父皇那里换来。”
在长孙皇后看来,李渊不像李二,对书法这么着迷热爱,那些真迹,在李渊眼里,只是普通的一些宝物罢了。
而李承乾,察觉到李二收回了目光,便悄悄的看向李渊的方向。
那《王羲之真迹》,他也是眼馋的很。
他现在并不缺钱,但自己正在修建的学院缺底蕴,缺那些镇院之宝啊。
若是以后能将王羲之那“兰亭序”寻来,仅仅这些真迹,恐怕都会引得无数爱好书法之人对学院心生向往。
坐在一众皇子公主中的李恪,此时与周围“兄弟姐妹”的状态格格不入。
李恪此时正满脸沮丧,心不在焉的看着场中的表演。
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寿礼,在李承乾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一场宴会,心思各异。
很快,在载歌载舞中,宴会接近了尾声。
在众人散去的时候,李二叫住了长孙无忌等人。
“赵国公,房相,杜相,卢国公…”
除了那几位李二的心腹文臣,程咬金等一干武将也被留了下来。
而剩下的那些人,知道李二一定是有事要与那些大臣商议,便识趣的都离开了皇宫。
李渊瞥了一眼李二,虽然不知道李二此举何意,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转头看向李泰。
“青雀,走吧,带皇爷爷去看看你的热气球。”
李泰一脸兴奋的点了点头,随后率先走了出去。
高阳公主凑到李二面前。
“父皇父皇,我们能去看看嘛,高阳好想去看看。”
看着面前睁着大眼睛,一脸期待看着自己的一众皇子公主。
李二笑着挥了挥手。
“既然如此,都一起去看看吧。”
李二说完,扶着长孙皇后,与李渊一起跟着李泰出了大殿。
长孙无忌等大臣相视一眼,也纷纷跟了上去。
当李渊等人出了大殿,李泰已经站在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