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准备回击(1 / 2)
魏启忙问具体情况,袁小修便大致说了案件的始末。
黄尊原是户部4品郎中,前年因上书弹劾江南三郡官员,对世家大户兼并平民土地、偷逃国家赋税的行为不闻不问,最终被朝廷勒令致仕。
黄尊是绍兴府余杭县人,致仕后便回到家乡,住在余杭乡下的庄园,他家里原有祖传的十几顷地和几十亩果林,虽不做官了,日子倒也过得滋润。但因为他的上书得罪了江南的官员,很快就招来了报复,出头布置一切的就是江陆军。
一天,在黄家的果林里发现了一具乞丐的尸体,是被修理果树的柴刀砍死的。黄家的仆役和周围佃户发现后,不敢隐瞒,立即上报到余杭县衙。与此同时,当地的丐头也来报官,说他一个外地的兄弟到余杭投亲,至今未到家,怀疑被害。
余杭知县当即带人来到事发地,并让丐头辨认死者,丐头认出死者就是他外地的兄弟,一口咬定是黄家的人杀死了他兄弟,黄家则竭力分辩。
丐头便向知县提出,到黄家的庄园搜查凶器,随后捕快很容易地就在庄园仆役的住处,找到了那把还带着血迹的柴刀。人证物证俱在,知县便把黄家有关的仆役人等一起带回县衙,严刑逼供。重刑之下,除了人人喊冤,仍然没有人承认杀人。
知县又把黄尊传到县衙,因为虽是致仕官员,也不能刑讯逼供,倒没有吃皮肉之苦,只是责令他交出凶手,并将黄家的一个老管家关押入狱,说是代替黄尊。
可怜黄尊有口难辩,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江陆军作为刑名的书办出面了。答应帮助黄尊摆平一切,让丐头撤诉,县里撤案,人也改为病亡,但黄尊必须拿出一大笔钱。
开始黄尊并不同意,但老管家和一干仆役被关押在大牢,家属成天哭天喊地,自己三天两头被叫到县衙过堂,颜面尽失。不得已只好同意江陆军的要求,卖了果林和十顷地,平息了事情。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黄尊因为此事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就呜呼哀哉。他的儿子和学生愤懑不平,直接告到刑部,告江陆军操弄词讼,布局陷害,刑部本准备调查,但江陆军得知了消息,上下一番活动,刑部就偃旗息鼓了。
魏启听完后气愤道:“这样一个小吏,如此无法无天,一个4品致仕的官员尚且被欺辱如此,普通百姓更是何处伸冤!”
左振昆问道:“那你怎么从这个案子入手呢?”
袁小修道:“黄尊大人的学生们为恩师报不平,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前些日子他的一个学生得知,那个报案的丐头因为与江陆军分脏不均,被江陆军寻了个由头关押起来,出来后一直想着报复江陆军。那个学生找到丐头,已经问清楚了,丐头手上还有江陆军陷害黄尊的证据。只是他们还不敢轻易行动,想等个合适的机会,如果我去江南,就可以利用这个案子,办了江陆军,并且顺藤摸瓜,揭开刑部这个破盖子。”
左振昆点头道:“可行。这些年来官场、特别是江南,实在也应该整顿一番。”
他转而对魏启道:“殿下,我的意见给袁小修安排个越郡巡按,这是临时的职衔,虽只是个7品,但代表都察院,办理案件的权限很大。这样既算是个处理结果,又方便他在江南办案。”
魏启点头称是,又问道:“李先生和张先生呢?”
张大复主动道:“殿下,我自请去北方巡访军情。”
魏启注意地问道:“你怎么考虑的?”
张大复道:“这些年河西、太原郡尚可,但河北、河东两郡的军事令人担忧。且不说鞑靼犯边如入无人之境,我更担心的是敌情不明。如今鞑靼是一盘散沙,但近些年一个叫黑水靺鞨的部落已开始显山露水,我想着实地探查一番。”
左振昆和薛家壁一起点头道:“敦诚真是有心人。”
左振坤想了一下道:“那也安排个7品分巡史的临时职衔。好在此行主要是实地了解情况,不需要太多职权。”
魏启道:“那李先生就安排进吏部吧。”
众人没有异议,左振昆按照商定的意见,写了题本先送到政事堂,政事堂直接报给靖安帝。靖安帝没有马上批复,而是把吕夷初召到了养心阁。
吕夷初来到养心阁,向靖安帝跪拜行礼后,靖安帝赐座。
一开始两人都没有说话,已经有4-5年,君臣二人没有单独诏对了,而这4-5年间,又因为国储这样的头等大事,局势扑朔迷离,所以此刻两人心中都有异样的感觉。
还是吕夷初先开口道:“不知皇上召臣有什么吩咐?”
靖安帝道:“都察院对待诏处虚耗公款一事的处理,你怎么看?”
吕夷初道:“是臣让都察院独自处理的,虚耗的公款予以追缴,三人罚俸三个月,调离待诏处,处理公允。张大复、袁小修二人平级外放,没有问题,只是李至清进吏部有些困难,因为吏部目前没有6品的职位,是否过些时日再安排进吏部?”
靖安帝思索一会道:“也好,三人一起离开会影响待诏处的差事,那就让李至清先留下来,带带后面新进人员。”
吕夷初躬身道:“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