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荒凉剑冢、剑如人生(2 / 2)
软剑之所以胜于利剑,不仅仅因为一个快字,更因为“无常”二字。
当然,这也应证了道家的“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的理念,以柔克刚,以弱搏强。
武功若是一味凌厉,求狠求快,纯走刚猛一路,就绝不能算是上乘武功的,人生也是如此。
人若一味的求胜求强,定不是聪明之人。
人需要适时服软和退让,因为这是为了更凶猛的进攻和置敌于死地。
所以,无论是世间万物还是武学招式,总逃不过“锐利者易损,rou软者方久”的宿命。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这便是人生中的软剑无常期。
第三行字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heng行天下。”
凡是剑法,往往追求准确、速度,正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然而重剑与剑法的精湛,刀法的凌厉不一样,它很难将速度及准确,提升到那种程度。
可重剑本是种高层次的技巧,一击重剑过去,不需要精妙的招式,却有无可抵挡的力量,让人难以抵御。
这就是以力破巧的表现,在绝对的实力下,任何精妙的剑法都是枉然。
独孤求败在步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过程,经历了利剑无意的青涩生硬,再到软剑无常的出奇制胜。
这时候的独孤求败,不再以“利剑”和“无常”取胜,而是转为以自身的深厚内功来取胜。
初出茅庐的时候,独孤求败当然不能在内力上与人争雄,必从执剑的锋利上下苦功夫。
后到了三十岁时,他懂得了用讲求剑式的变化,即无常来取胜对手。
而到了四十岁时,独孤求败开始不惑,开始稳重,在武道上也趋向于绝对的实力。
加上自身的内功修为皆已上来了,自然得打破先前的为人处世哲学,寻求新人生的格局--“大巧不工”的境界。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这便是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期。
第四行字是:“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时候的独孤求败已经到了寻求天命的年龄。
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剑术的境界,还有禅的境界,更是哲学的境界。
当人在取得一定的江湖地位时,甚至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独孤求败的敌人不再是外在的敌人,而他自己。
他若想再进入人生的更高境界,就必须学会突破自己。
(ps:第四更,求下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