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钧窑的祖宗,鲁山花瓷(2 / 2)
唯有那些藏家和商人没动,跟呆在他们身边的鉴宝师交头接耳。
他们过来的目的是买好瓷,或收藏,或送人,这类瓷器不在他们的目标之内。
此酒壶高约21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10厘米。
直口双唇,喇叭口,短颈,蛋圆腹,肩部一面为流(流即壶嘴,但很短),相对一面是一双带形曲柄,另两面各有一系(类似副耳,古时用来系绳子的地方),平实足,足外缘回切一刀。
整体造型古朴,圆润、丰满,通体青褐釉,施釉不及底,胎釉交界处自然率意,有垂积釉珠(就像是往墙上喷漆多了,漆流下来后形成了球状漆块。)。
从整体上来看,釉水滋润光亮,侧视可见五彩蛤蜊光,有皮肤失水之后的微皴(cun)状质感。
釉面有开片,釉面上有多片天蓝色丝缕状兔毫纹,胎为灰白胎,看起来颇为细腻、温润。
“蛤蜊光?”
看到这款酒壶上的釉彩竟然能散发出蛤蜊光,秦立当即一怔,随即想到了唐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瓷器,鲁山花瓷。
鲁山花釉,全称鲁山花釉瓷器,是豫南地区唐代瓷器中一个创新品种,古玩界称“唐钧”,在黑釉、茶叶末釉、酱褐釉或灰白釉等地釉上点缀出蓝色、天蓝色、黄褐色、灰紫色或乳白色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变化莫测之感。
鲁山花瓷釉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鲁山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珍品。唐玄宗时期曾为宫廷御用瓷。
鲁山花瓷代表了华夏北方当时瓷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尤其创造出的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窑瓷窑变的先河。
鲁山花瓷奇妙的出现大片彩斑,有的任意点抹,有的纵情泼洒,天机超逸,没有陈格,表现出大唐盛世的豪迈气魄,在“南青北白”瓷器格局中独树一帜,在华夏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奈何鲁山县地形以山区居多,水路运输不畅,再加上历史的发展和时局的动荡,鲁山的人文环境终究毁于一旦,鲁山花瓷也渐渐被人遗忘。
“这个酒壶形制是明显的唐风,器身上也无明显做旧痕迹,蛤蜊光也很自然、浓淡不一,看起来不像是假货……”
秦立心里想着,趁着众人议论的时候,轻轻用左手食指在酒壶上摸了一下。
顿时间,脑海中出现了黑白画面。
场景是熟悉的制瓷场景,人也是穿着唐代的服饰,很显然,此酒壶乃是正宗的唐代真品!
而就在此时,耳边传来了咳嗽声。
秦立偏头望去,这才发现,陈老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自己身边。
却听陈老对众人说道:“是个老玩意儿,名鲁山花瓷,就是豫南鲁山窑生产的花釉瓷器,看器型是唐代的,但是不是唐代产出就不一定了,毕竟当时的烧瓷技术还差点事儿,比较容易仿制,不过,如果是唐代真品还是可以收藏一下的……”
秦立心中一动,明白了陈老的意思,如果是唐代正品,可以买下来。当即从口袋里掏出新买来的高倍放大镜,仔细检查此款酒壶的外观品相,看是否有暗伤。
前几天的那款天字罐把他打击到了,不敢再粗心大意。
虽然金手指给出的是唐代场景,但万一酒壶上有个裂纹啥的呢?
不得不防!
“鲁山花瓷?”
“听名字好像有点印象,但这一时半会的想不起来……”
“我好像记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一款鲁山花鼓,这个鲁山和那个鲁山是一个不?”
众人显然对这个鲁山花瓷不太了解,纷纷望向陈老。
陈老点头道:“没错,古窑博物馆的那款鲁山花鼓就是唐代鲁山窑生产的,鲁山窑创烧于唐,历经宋、金、元,元后而亡。不是什么名窑,生产的瓷器市场价值也不高,市场上几乎没多少热度,但唐代的鲁山花瓷已经比较少见,用来收藏还是很不错的……”
“如来如此。”
众人恍然,几乎一下子就丧失了兴趣。
市场价值不高,市场热度不够,这基本就断绝了百分之九十的玩家的购买之心。
而陈老解释完,头也没回,径直回了座位。
其他玩家见状,也连忙返回。
秦立这时候也检查完毕,没有暗伤,放心下来,而后双眼扫了下四周,发现在场的,除了自己之外,还仅剩两人,那个陌生的二代以及那个陌生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仍站在二代身后,显然,类似于跟班,秘书之流。
这时候,唐布衣走了过来,笑道:“看来秦小友和王公子都对此器比较感兴趣啊。”他问李老板,“李老板,你这款鲁山花瓷卖不卖?”
李老板仍是那副咸鱼模样,漫不经心道:“卖了呗,留手上做什么?当饭吃啊。”
“既然如此,那二位只能公平竞争了。”
唐布衣持起响搥,就待敲下,结果这时候,王公子突然开口:“这位秦小兄弟,不知能否卖我一个面子,将此器让于我?”
秦立几乎连愣都没打,“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