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凤凰南还(1 / 2)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从安徽休宁出发的第十五天下午,我们跟随鹊湖镇的客栈老板上了郭璞峰寻古;回到客栈后,客栈老板跟我们说了许多郭璞峰山下聚居的家族。
原来在郭璞峰山下聚居的除了铁令军王的后代徐氏望族外,还有一个出自名门的张氏家族。
这张氏一族人,实是黄帝的长子少昊帝青阳之五子:挥公之后。
挥公正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弓长为“张”,故挥公之后姓张。
如此看来,郭璞峰其实是一个极其低调的王者隐居之地。
客栈老板和我们聊得兴起,还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宝贝:郭璞的《洞林》古书。
《洞林》本来有上、中、下三卷,是郭璞摹仿古易《连山》而作;在现代时,原书已无处可寻;到了清代,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收集了其中流传的极少一部分。
凌轩把书借了入房间抄写,我们还来不及看这本书的内容。
这时,一个凌家子弟走进来对我们说,可以去吃晚饭了。
原来长辈们已经在附近的饭店点好了菜,就叫人找我们过去吃饭。
我们去叫凌轩吃饭,凌轩就先放下书,跟我们过去,他很快就把饭吃完,就赶紧回去抄写。
因为明天一早,如无特殊情况,我们又会继续出发的,时间真的有限!
当我们吃完饭回到客栈,此时小镇街上的店铺点亮了灯笼。
回到房间,凌轩正在灯下继续抄写。
二哥凌辕走过来接力,让凌轩先去洗澡。
如此两人接力,终于在睡觉前把整本书抄写完毕,两人还将抄写的书与原书作了一番核对。
今天走了太多的路,我和萧遥剑早已睡着了。
一夜无梦,又到天明。
第二天清晨,我们吃完早饭,又赶紧出发了。
我坐在车上,问凌轩:此本《洞林》的内容是怎样的?
凌轩说:我粗略看了一下,记载了卜筮经验共六十余例。
我一听,心里明白,《洞林》流传到了明代就已散失。
如果《洞林》能完整流传后世,将会是后人研究《连山易》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毕竟,《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为《三易》,而《连山》是三易之首。
史料记载,《连山》早在两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失传。
不过,在现代的时候,有学者在在贵州省荔波作抢救民间水族书籍时,发现了手抄本《连山易》!
这套书共五册,据它的捐赠者说,此书是其祖先在民国初年抄写的,之后祖先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每一代都要抄写一遍,抄完了,有新的,就要将旧的烧掉来祭祖。
古代的印刷技术不先进,加上天灾人祸频繁,导致古代流传的著作都因此失传,实是一件憾事。
我们一行从鹊湖镇出发,一路坐车走了约二个时辰,到了一个叫凤凰岗的古镇。
原来昨晚长辈们请教了鹊湖镇的当地人,被告知,现在昌江是水丰期,如果从凤凰岗坐船,经昌江下鄱阳县,一日就可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