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三大变故(1 / 2)
要打下章陵,并不是什么难事。
自从诸葛恪选择了回收防线,放弃章陵,退守江夏北部后,章陵的守军并没有多少人,五天之内被张溪攻下,并不意外。
江夏之战的关键节点,还是在水军对决上谁家水军最终能获胜,谁就能占据江夏。
否则的话,就算像现在这样,张溪明知道一河之隔的夏口,东吴守军只有不到五千人,他也依然不会轻易选择过河,去进攻夏口。
毕竟,水军无法获胜,过河了也会被东吴水军切断后路,就算攻占了夏口,最后也会因为缺乏补给而不得不撤军。
这点,不止张溪清楚,陆口的朱然同样也清楚。
因此,在朱然看来,只要他和留略两个人守住了陆口,挡住了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的联军主力,那么夏口就不会遭遇到任何危险。
而这一点,朱然还是很有把握的。
是,朱然承认,羊衜和江陵水军这些年的成长非常的快,江陵水军的远程攻击也非常犀利。
但是,羊衜到底在实战指挥经验上不如朱然丰富,江陵水军也是优缺点非常明显的水军远程是犀利了,但近身搏杀能力真不算太高。
就算经过了这两年的不断以战代练,也不可能立刻提升到跟东吴水军相提并论的程度。
更别说,这次江陵水军身边还有一个半成品的累赘——益州水军。
王濬这个人,据说在蜀汉灭魏之战中,有不小的功劳,但他本身就是北方人,擅弓马而弱舟楫,派这样的人,率领才组建不到两年的益州水军出战.朱然觉得,恐怕留略都能爆杀他!!!
朱然对陆口战局,还是把握很大的。
至于襄阳水军方面,朱然虽然有点担心张承在临阵指挥上会不如钟离牧,但两人的水平差距并不大,东吴水军又实力占优.理论上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再加上,从整体的战略局势来看,张溪从江陵出兵的时候,只调用了五万陆上郡兵,其中有三万江陵郡的郡兵,一万宜都郡郡兵和一万襄阳郡的郡兵.荆南四郡和南阳郡的郡兵都没有抽调。
而兖州那边,可不仅仅是兖州一州之兵参战,河洛司隶地区,甚至河北的冀州南部,都用郡兵集结到兖州。
哪边是主攻,哪边是从攻,一目了然啊。
战略态势非常清楚,江夏之战,就是牵制住东吴水军主力和江夏郡兵的,就是一个从攻,真正的威胁,还是在淮南和青徐方向。
这点,不仅仅是孙权,陆逊,朱然等人这么认为,事实上,徐庶和张溪,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吧.有些事儿,就很奇葩的。
淮南方面,虽然文钦趁着诸葛瑾防线设置不当的机会,突入了琅琊郡,但随着陆逊及时应对,孙韶领兵赶到,跟诸葛瑾组成联军,还是守住了琅琊郡和下邳郡交界的地方,双方形成了僵持。
而胡遵在数次面对诸葛诞的时候,一直没能占领上风,毋丘俭和徐庶兵分两路进攻淮南,也被陆逊挡住,张嶷出颍川,也被朱据牵制在了汝南不得寸进。
本来应该担任主攻的淮南方向,在进攻了一个多月后,逐渐进入了相持的阶段。
反倒是江夏这边,在开战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防线却出现了松动。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是朱然还是低估了大汉水军的进步速度,尤其是益州水军的进步速度。
实话实说,这两年里,虽然羊衜想尽了办法提高益州水军的战力水平,但益州水军确实是建立时间段,底子薄,两年时间还不足以让益州水军成长为水战精锐。
但是,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是要拖江陵水军后退的地步。
一比一的情况下,益州水军确实打不过江陵水军,更加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可现在的问题是,益州水军打东吴水军,不是一比一啊。
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加起来有五万人,而陆口的东吴水军,只有三万人五比三的兵力对比,近乎二打一的兵力优势,足够抹平双方之间的个体战力差距了。
第二个原因,是朱然对王濬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