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调兵(1 / 2)
益州到荆州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这年代也没个靠谱的即时通讯手段,益州的刘备要联络荆州的关羽,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更别说现在正在北伐,刘备已经领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关中的五丈原呢。
如果刘备要直接指挥在荆州的关羽,他最快的通讯路线,应该是让信使先从褒斜道返回汉中,在汉中乘船沿着汉水而下抵达襄阳,然后再从襄阳北上到邓县,送命令给关羽。
这一趟路,哪怕一切顺利,用最快的战马和战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个一个月的时间。
军令这种东西,哪里禁得起这么长时间的延迟。
因此,两次北伐,对于荆州方面的军事行动,刘备都是直接授权关羽,由关羽做为主帅,自己决定进攻策略的。
上次北伐的时候,关羽还被刘备特意叫到成都去参加了一次军议,明确了关羽进兵南阳的目的是策应刘备出陇右,夺取雍凉可这次,刘备只给关羽送来了一封诏书,允许关羽便宜行事而已。
因此,这次出兵后,关羽制定的战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阳的。
可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荆州需要处处设防,兵力不足,南阳又背靠中原腹心,身侧有许都,洛阳等大城市作为后勤支援,拼消耗的话,关羽要打下南阳的把握并不大。
关羽想要攻取南阳,就只能选择速胜,这也是为什么关羽会执着寻求跟张辽单挑的原因。
但在徐庶看来,有些事情,并不需要那么较真的,战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们完全可以变动一下啊。
这次北伐,本来准备的就很仓促,又跟上次一样,是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夹击关中根本没必要非得跟魏军在南阳死磕啊,只要跟上次北伐一样,做好牵制工作就可以了。
徐庶跟关羽绕着圈子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劝劝关羽,要实在不行,咱们就别求什么速胜了,维持现在的局面,对陛下那一路北伐大军,已经是很大的一种帮助了。
关羽领兵五万在邓县跟张辽对峙,曹丕又已经驾临了洛阳,因此宛城这一带的曹军是必然不能轻易调动的,甚至洛阳和许都的曹军也不敢擅离否则一旦让关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轻兵直入洛阳,到时候真正该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
所以,关羽哪怕只是在邓县呆着,什么事儿都不用干,至少中原腹地的这六七万留守曹军都得被关羽牵制住。
没看到一直到现在,许昌的司马懿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么?!
上次北伐,司马懿可是亲率士卒,侧翼攻击关羽军北伐屯粮地新野的,可这次北伐,因为曹丕驾临洛阳的关系,司马懿到现在都在许昌按兵不动,原因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么。
随着如今的战局变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议关羽,实在不行咱们就这么耗着吧陛下那一路,谋臣名将云集,陛下又是亲征,本来就该以他们那一路为主攻方向的。
关羽仔细思考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徐庶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关羽不想听。
作为大将军,又是总督一州,拥有假节权利的人,关羽实在不想两次北伐却寸功不立。
这年头的军功爵,虽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经跟前汉时期不太一样了,更多是讲究“恩出于上”,不太可能出现那种“李广难封”的情况了。
但作为一名将军,自己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两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员和钱粮,却没有打下任何一寸国土说出去也太丢人了。
虽然说关羽的作用就是策应,如果刘备攻下了关中和长安,那么他在荆州策应的功劳一样不小但世人可不会这么看的。
一个将军,两次出征没有任何战果,却在战后收获荣耀世人只会认为他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所以刘备偏袒照顾了他。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实能力不差,对曹操的作用其实也不小。
早年曹操创业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档,镇守曹操的大后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当年陈宫叛迎吕布,兖州几乎全境失守,只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坚守了三个县城但也正是这三个人的坚守,给了曹操回军翻盘的机会。
到后来,即使曹操家业越来越大,但后方镇守的第一人选,永远是夏侯惇,可见夏侯惇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这样的夏侯惇,到了那个张元长嘴里,都被编排成啥样了?!
肉票将军?!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镇后方,剿灭山贼和平定叛乱可是全胜战绩啊,就仅有的那几次对上吕布和刘备输了,结果就让人记了一辈子。
关羽跟张溪之间也算熟识了,知道张溪这个人的性子还算是比较好说话的,跟夏侯惇也没啥仇怨的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出于私怨就如此贬低一员大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