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输了(1 / 2)
手弩的初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原因不在手弩本身,而在于张溪的训练。
这年月的士卒,并没有什么兵种互相配合的概念,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按照以前军阵列队的思路,一群人扎堆在一起,随时准备进行人海战术。
而张溪也没有经验,还以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日常训练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等到张溪试着把寇封帐下的这一百五十人分为两个阵营,进行演练时才发现,队伍的阵型距离上,有很大的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还好。
长牌兵竖起长牌阻挡对方的弓箭,狼筅兵支起狼筅拉开于对方的距离,同时阻挡对方的视线,而长枪兵和腰刀兵一长一短的配合杀敌也不错。
一直到有些个聪明的什长一看情况不对,选择迂回作战,问题才真正出现了。
一个是队伍之间的队形过于紧凑,导致在转换阵型的时候非常不灵活,经常会出现兵器互撞,甚至脱落的行为。
另一个是作为队伍策应的短刀兵,本应该在转换阵型的第一时间发射手弩阻止地方靠近,并且冲上去短兵相接的时候手弩全射在自家兄弟的身上不说,冲过去短兵相接没找到敌人,倒是先跟己方另一什的队伍撞在了一起,轻易的被完成迂回的敌方把阵型搅乱了。
张溪头疼的看着场中自相残杀比杀敌还多的士卒,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没办法,这是自己的锅。
关键是,他甚至还不知道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间隔和距离,才是最适合鸳鸯阵发挥威力的。
好在张溪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人,他亲自下场,把所有的什长都召集到一起,问起了他们的意见。
这些人是一线指挥的,自然很清楚自己的队伍,哪里指挥不顺,哪里碍事,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原因,但总能说出来。
张溪找人记录下来,回去分析,然后不停的尝试,试图找出合适的列阵距离出来。
再然后,就是针对操练中表现出来的,各队远程火力不足的情况,张溪觉得不能让每个什的弓手分散作战,必须是先把这些弓手先集中起来,等射完了弓箭再配备回每个队里去只是这么一来,有考验主帅对弓箭手召集和解散的时机把握,以及弓箭手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回到队伍中,迅速配合队友转化为腰刀手。
一旦做不到,这些落单的弓箭手即使配备了腰刀,在战场上也只是独自作战,一点威胁也没有,而团队也会因此缺少短距离杀敌手段,被敌人近身后只能有短兵手补位,这时一旦侧翼或者后侧被攻击,就会首尾难顾。
不训练不知道,一训练才发现一大堆的问题。
果然不懂戚家军训练方式,光看个皮毛,是不可能练出戚家军来的。
张溪在尝试,一边对照“兵道篇”的理论,一边根据自己的记忆和实践,不停的尝试着变化各种阵型。
最后张溪找到了合适的阵列距离,又重新调整了军列,方便弓手快速入队变腰刀手,或者实在来不及则有短刀兵临时补位的办法。
不停的尝试,不停的跟寇封讨论,然后再记录下来,最后行程规矩后,剩下的就是训练了。
不停的训练,不仅训练每个士兵的职责,也训练他们的阵型变化,最重要的训练是,在战场上出现减员后,如何快速的和就近队伍合并,重新建立起战斗队伍。
鸳鸯阵有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每个士兵只需要干好一件事,阵型就能运转自如。
长牌兵就是负责挡弓箭的,狼筅兵就是负责左右横扫狼筅,干扰对方阵型和拉开距离的,长枪兵负责较远的敌人,腰刀兵负责靠近的敌人,短刀兵负责接应和策应。
一旦战场上出现了减员,队伍无法保持战斗力了,就可以和附近的队伍一起合并,继续各司其职,不用担心会因为阵型臃肿导致职责不明,从而影响战斗力。
合并后的战斗不用去担心,主要是如何在战场上判断自己队伍的战斗力,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跟临近队伍沟通交流,快速完成队伍合并。
这需要训练,不然以这些士卒的素质,真有可能合并不成,反而冲散队友的阵型。
就这样忙碌了一个月,终于到了跟张飞训练的队伍比试的时间了。
结果嘛张溪很失落,他败了。
虽然经历了一番挣扎,但还是失败了。
从一开始,张溪指挥的队伍就被张飞指挥的队伍找到了阵型间隙插入,然后很快的被分为两截,让张溪根本没法同时两边指挥。
说句题外话,也就是张飞给张溪留了面子,间隙插入的队伍并没有选择直奔张溪,否则张溪恐怕就要当场被生擒,然后结束这场操练了。
缺乏有效指挥,又被分成两截的张溪队伍,虽然在张溪和寇封的努力挣扎下坚持了好一会儿,但终究没办法抵抗张飞的队伍,被挨个收拾后,宣布了失败。
张飞,也很意外。
这次他是赢了,可赢的一点都不轻松。
一开始,张飞确实是给张溪留面子了,切入部队并没有突袭张溪,但张飞也蔫坏,他指挥的部队可不是一般的部队,是他从三百部曲中抽调出来的一百五十名百战老兵。
但后来,张飞却没觉得这一百五十个百战老兵给自己长脸。
本来张飞还以为,一支军队一开始就被轻易分割包围,并且失去了指挥,应该是跟砍瓜切菜一样,走个过场就能轻松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