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兄长别愣着呀,赶紧尝尝,看看合不合胃口。吃完后去书房看看我最近练的字,还要兄长指点一下呢!”见李曦愣着,婉心又补充道。
李曦一时有些错愕,他并不知道她还会做点心,更不知道她有练字的习惯。他一直都以同窗的评价看待她。他只想着,等以后待他继承了家业,只要她不做出有损家族颜面的事情,他便好好善待她就是了。
不过转念一想,或许她只是在他跟前做做样子吧,毕竟家里边书藏的多,不知道上进的也多。
李曦就着茶吃了两块点心,便进了书房,满满三架子的书,倒是干干净净的,没有因为长时间没有翻动而落了灰。
秋霜跟在身旁伺候,低头对着李曦道:“姑娘近日迷上了书籍,每晚睡前必看,这个架子上的是前日书店刚送来的。”她说着便指了指西墙上最右边的架子。
李曦又看了看书案上,摆着汝窑的笔洗,笔洗的上方放了笔架,笔架的下首摆着一块来自西北的澄泥砚。临窗的地方放了三张红木椅子,透过窗户一眼便能看见满园的绿植,一旁的高几上放着一盆矮子松,透着淡淡的松木香。墙上挂着一副行书,写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临摹东坡先生的诗词!
李曦紧绷的心瞬间舒缓了不少,这诗词令人胸怀旷达。又随手从架子上拿了本书,就坐在临窗的椅子上看了起来。
于妈妈跟夏雨大眼瞪小眼,姑娘竟要下厨做吃食了。
婉心手里揉着面,对着她俩道:“总要自己试着做些的,前几日都是跟着厨娘做,看的多了也就会了。”她揉面的样子有些熟练了,只是力道差些。
“老奴来吧,老奴力气大,面揉的劲道些,做出来的东西口感也好些。”于妈妈在一旁道。
果然是过惯了舒坦的日子,这具身子都让燕窝鱼翅养的娇弱了许多。上一世在沈家的偏院,做这些活计的时候可是得心应手的。那时候自己闲来无事,便学会了这些。青鸾跟红装,一个是荆州人,一个是燕地人,当地的菜做的都很好,她便跟着学了些。
想来也是可笑,当初自己最看不上的,到头来竟是学的最多的。
她既把于妈妈跟夏雨当做了自己最亲近的人,还是让她们试着多了解自己比较好些。原想着即使自己不解释,以后做的多了,旁人自是会理解,看来也是自己想差了。
“兄长在外读书,大半年才回来一回,自阿娘走后,他的吃食便是厨房的厨娘做的,我想亲手给他做些,可能味觉上不敌厨娘做出的好,可心意却不是厨娘能比的。”说着她把揉成团的面擀成圆形的薄饼状,往上面洒了些面粉,叠成三层,又用刀切成细条。
“我晓得外面的流言,可我无法改变,兄长在外读书,听到的肯定比我知道的要多,再加上府里那些在一旁蛊惑的人,我在他心里的印象估计就是个会耍脾气的大小姐,或许还要再差些,可我想跟他改善关系,就得慢慢的来。”
婉心的一席话,听的于妈妈和夏雨很是动容。
“姑娘,老奴给你打下手吧?”于妈妈诚恳的道。
“好。”婉心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回了于妈妈。
她不理会外人的说三道四,她上一世听到的还少吗!
那时候父亲去世没多久,兄长来沈家看过她一次,精神不太好,身上穿的是粗布的长衫,早已没有了李家嫡长子的气势了。临走时还给她留了五百两的银票,神情麻木的嘱咐她:“好好的,总比回到李家好。”
那个身形高大却背部佝偻的男子,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长,他当时在李家的处境应该比她在沈家还要艰难。他给她的银子,应该是他仅有的了。尽管他一直不屑于管她,可最后,惦念的还是她。
于妈妈跟夏雨立在一旁,不时的递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