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召见李邦华和徐光启,开始整顿京营(1 / 2)
五日后,普定,蔡复一接到兵部文书和朱燮元的帅令后大喜,终于恢复巡抚职位了,也可以好好把安邦彦按在地上摩擦了。
普定在织金南边,隔谷龙河-思腊河相望,织金被群山环绕,易守难攻,自己和鲁钦等人多次率兵围剿,最终都无功而返。
送走传译和传令兵后,蔡复一召集诸将商议一番,随即众将下去安排。
贵阳,王瑊松了一口气,自己属实没什么军事才能,被赶鸭子上架属实无奈,如今朝廷命自己和傅宗龙负责屯田安民倒也不错。
况且天子拨下屯田专银,手头上富裕了。招来傅宗龙和贵州布政、参政、参议等民事属官,众人围着贵州地图商议一番。
贵州山多田少,不过安邦彦作乱,倒是多了许多无主之地,户部文书还让他们开垦山地,种植番薯、马铃薯和麦米,前两样倒是听闻过,麦米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好在户部出主意让他们去往广西、广东一代购买粮种,顺带好好请教那边的老农,让人家好好教教怎么种地!
王瑊安排傅宗龙带着人去招抚土民、流民,自己带人去丈量田亩,安排左参政带人去广西、广东和湖广收购番薯、马铃薯和麦米的粮种,右参政和工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带人去调运稻种。
先把那些荒废的水田种上水稻,总之,先保粮再说。
贵州一时热火朝天。
北直录,顺德府(今邢台西,封山山林中。此时正值下午,山林中人影绰绰。
秦良玉带着马祥麟和张凤仪正在寻营,昼伏夜出,紧急行军,士卒们刚用过饭,神情还是有些萎靡。
这一路走得艰难,好几次都暴露了,若非随行的锦衣卫遮掩,消息恐怕早就传出去了。陛下只给了中旨,更没有兵部文书,此行在那些管来也看来完全是谋逆,相信陛下会护着他们。
入了北直录,京师所在,人来人往,一马平川,再难隐藏了。
一刻钟后,娄昭雄满身大汗而来,马祥麟领着寻到靠着树闭目休憩的秦良玉,张凤仪穿着一身便装在旁守卫。
秦良玉听到脚步声,睁开眼问道:“娄校尉,有消息了?”
娄昭雄抱拳道:“秦大人,已经联系上了,方公公明天会率五千人马前来接应。”
秦良玉点点头,她早已把入北直录后无法掩藏行踪的额担忧告诉娄昭雄,娄昭雄却说陛下以练兵的名义,派腾骧四卫部分军卒来真定府剿匪,并带来腾骧四卫的装备,虽然白杆兵不能全部换装成腾骧四卫,但遮掩行踪完全没有问题。
京城,乾清宫。
“爱卿如今是兵部尚书,爱卿之前在天津整顿过兵务,颇有成效。如今京营不堪用,朕有意彻底整顿京营,不知爱卿可有胆气替朕整顿京营?”
朱由校看着风尘仆仆的李邦华说道,不是李邦华未沐浴更衣觐见,而是他朱由校早就派人去通州等着了。
李邦华坐在凳子上,旁边还坐着一个长须老头。
李邦华目光锐利,躬身道:“陛下,臣虽老,但血还未凉,胆气尚在,臣愿整顿京营。”
“好!此时还需等待一些时日,卿这些时日先把本部的事务理清楚吧。”
“臣遵旨。”
朱由校看向坐在李邦华一旁的老头,精神焕发。
朱由校笑道:“朕听闻徐爱卿与西洋人交往甚厚,对火器颇有研究,对西洋算术,还有历法、农政都涉猎颇深,不知《几何原本》可曾翻译完毕?”
李邦华好奇的看向徐光启,这人他到认识,不知因何原因得了陛下赏识,还做了工部右侍郎。
徐光启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对以往不感兴趣的东西转了性子,但还是欢喜道:“陛下,臣惭愧,《几何原本》只译出一卷。”
朱由校点点头,历史上到1633年徐光启才译出上六卷,剩下九卷一直到1882年才译出。
“西洋那边倒是出了许多新奇玩意,算术、地理、海船、火器、绘图都在我大明之上,取彼之长补我之短,爱卿还要多多努力为我大明搞些好东西出来。”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由校笑着说道:“朕偶然翻阅过卿的题本,其中请编练新军、购买西洋火器加强军备,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方面都有不凡见地,卿为国为民朕心甚慰,既如此,与李爱卿一起整顿京营,专门训练神机营如何?”
“臣遵旨。”徐光启是真的高兴,多年郁郁不得志,蒙陛下简拔,终于有地方施展自己才能地方。
“哈哈哈,看来爱卿很喜欢这份工作,不过也要管好军械司的事,新的流程已经吩咐下去,卿可再研究研究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之后告诉朕。军械司以后把研究方向放在火器上。”
“臣遵旨。”
“金尼阁可曾随你进京?”
“回陛下,金尼阁已随臣进京,已经安排在驿馆。”
“嗯,金尼阁也算饱学之士,告诉他,好好工作,今后不吝赏赐。”
“臣替金尼阁谢过陛下。”
“好了,你们赶路也累,先回家休息吧。”
“臣告退。”
看着两人往乾清门走去,朱由校淡淡说道:“刘若愚,秦良玉和白杆兵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