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八十章 数路齐至(1 / 2)
满城之处,叶洛率领太原军第一军与吕威璜守军鏖战。定边军准备充足,后者亦称得上顽强,战局还在胶着之中。
数箭齐发,战斗当然不会仅仅在这一处打响,几乎与第一军同时,二军对广昌的攻击,也已经发起,铁骑营则在窥机嵌入冀州各处。
西北集团,麯义率领先登军兵临城下,和太原军不同,他们造足了声势,令守军心中惴惴,可想象之中的激战却并未到来。
不过你如果让阳泉守将韩猛去选的话,他恐怕宁愿如吕威璜一般,与定边军正面硬钢。那也好于看着城下,先登军不断完善攻城准备。
悬而不发,有时给敌军带来的压力,胜过短兵相接。对战阵心理的把握,郭嘉是十分到位的,这是西北集团围而不打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理由,袁绍军苦心经营的这条防线,到底如何坚固,任凭你在战前做无数的估计,也难免有失偏颇,一切还要靠实战。
“我们校尉用兵,一向最为沉稳。”颍川守城战,高顺对叶欢的评价,曾经让朱中郎惊讶不已,但事后种种,高将军的话是对的。
攻城,也不需上来就全力尽出,总要有所侧重。厚势,明显在叶欢一方,稳字当头是定边军战略所在,不与敌军可趁之机。
摧枯拉朽的作战固然让人兴奋,激动,可逐步蚕食,亦是良方。
三十万战力坚强,经验丰富,装备领先的大军就能包打天下吗?当年袁绍在官渡是这么想的,曹操在赤壁怕也是这么想到。
向后推一推,还有前秦的苻坚。九十五万大军,史书有记载的最大兵力,甚至可以“投鞭断流”,力量对比清晰可见。
但无一例外,这么想的都败了,官渡、赤壁、淝水,成了战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当然不是坏事,可成为名垂青史一方的背景板,那可能就不太开心了。大战之前,叶欢无数次告诫过自己。
有的城池,防守坚固,兵力充足。但处在重要位置,破其一点,能让敌军局部动摇,那么,哪怕尸山血海,也得拿下。
有的吗?倘若定边军数路夹击,在其中一处取得突破,那么,坚城不但不能给袁绍军提供保障,还会成为他们自身的囚牢。
出于战略考虑,叶欢与贾诩郭嘉等谋臣议定,最开始的攻坚战是有选择性的。强攻满城等地,为的是危及渤海,动摇敌军军心。
兵法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常山郡与河间及中山不同,他的开阔更利于骑军驰骋,坚城不打,也有可能绕开。
这样的仗谁打得最好?叶欢觉得还是张辽,不过有严纲的白马军在,他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的将两军互换。
说起迂回奔突,严纲的统率之能,不会在文远之下。于是乎在麯义率军大军压境之时,严纲已经亲自上阵,展开大规模渗透了。
之前的大战,有凤雏庞统献计,白马军便与冀州骑展开过无数小规模的较量。地形也好,道路也罢,前者的便利亦要胜过铁骑营。
“严纲将军,此战常山之要,嗯!在于你的白马军,能否彻底搅乱一郡之地,并缠死文丑的冀州骑,不到逼不得已,我不攻城。”
当麯义来到白马军,与严纲交代战局要务之时,后者有点不厚道的笑了,黄忠亦不得不在一边为主将找补。
“诺!”二人异口同声应诺之时,严纲得意,黄忠则是肃然。
“二位将军,为配合白马军作战,常山各处,当二位觉得有哪一座坚城需要立刻攻之,分散敌军军力,义会全力配合。”
看着严纲眼中的得意,麯义也有些不忿,心中默念三遍我是主帅,为了全局之后,忽然找到了办法,话是二位将军,却只对着黄忠。
黄将军心中苦笑,你这算怎么回事儿?主将在你右边好吗?如此对着黄某,将军你就不怕白马营也会内乱?
“也就是说,但为全局,先登不惜一隅。”麯义显然没有看懂黄将军的表情,这么一说,心里轻松几分,说的更是大义凛然。
“诺!”想起副帅潘凤之前的叮嘱,且麯义所言却是令人佩服,黄忠最终还是断然应道,此战,他亦是要担当重任的。
“诺!”好在严纲并无任何不虞之情,相反得意之色更甚了。
“主公就是主公,有眼光,按麯元伟的说法,这一战主将不是他,而是我白马军。对吗,常山的地形,就是我驰骋之所。”
那一刻,严纲心中对叶欢是感激的,麯义的模样他也愿意见到。
黄忠看看主将,心道将军,人麯义将军表态了,你是不是也该说上几句?但严纲的眼神看回来,配合一段时间,他也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