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新任首辅(1 / 2)
在一体纳粮成功推行之后,贺临打算稍微歇歇,不再搞什么大动作了。
或者说,封建王朝已经到了某个顶峰,限制于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也没法再搞出更大的动作了。
除非生产力跟生产关系得到新的突破,而这必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因此,贺临决定之后将重心放在提升科技进步一事之上。
然后通过设立一些类似于科学院的机构,广纳天下人才,鼓励科技创新,一点点转变大众从前所认为的奇技淫巧、不务正业的观念。
当然,这必定是个十分长久的过程,十年起步上不封顶,而现在她能做的,只是先让国内跟上国外的进度。
所以过完年之后,贺临便开始准备对外交流往来一事,而恰好,在从开放海禁到现在已经有好一段日子了。
庆朝跟外面的往来交流便频繁了许多,不时会有外国人进入国内。
贺临亲自接触了好几次西洋来的传道士,每次都会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通过这些去判断国外科技发展的程度。
与此同时,贺临还同秦渊谏言,开放同蒙古那边的互市,同时加强边关防卫,以稳定边关关系,集中力量发展国内。
这些谏言,秦渊都采纳了。
在贺临忙着处理朝中各项事务的时候,秦渊也面临着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许多大臣都同他上疏,请求他开宫选妃。
第二件事则是要选出新任的内阁首辅。
第一件事秦渊拒绝了好几次,一直在拖着,而第二件事,秦渊则已经拿定了主意。
建明四年六月,秦渊在某日的朝会上颁布了圣旨,表示要让内阁次辅贺临接替首辅之位。
虽然自杨和谦倒台以来,贺临这个次辅早就成了内阁实际上的话事人。
但依旧有些老臣对此感到不满,他们觉得贺临才三十岁,能做到次辅都算是运气爆棚、祖上积德了,现在居然还提拔到首辅的位置?
那他们这些替朝廷勤勤恳恳做了这么多年事情的老臣算什么?
不过这些反对的声量并不大,毕竟贺临的能力朝廷中的大员们有目共睹,尤其是那些自秦渊登基之后才得到升迁的官员,更是十分支持贺临。
因为考成法是贺临推出的,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考成法才被朝廷看到才能,然后被重用。
所以升贺临为首辅一事,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并不算特别困难。
于是乎,建明四年六月十五,年仅三十、同进士出身的贺临成为了大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贺临成为首辅,是考成法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的一个体现,也影响到了许多学子。
因为以前朝中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而这里面所谓的进士,是指科举一甲、二甲出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