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四路并进,袁绍决意南征(2 / 2)
“可授徐州别驾田丰,为徐州都督,统辖徐州各郡国兵马,授其便宜行事之权,令其北上抵挡袁尚和审配。”
“可授庐江太守陆康为扬州都督,令诸葛亮、庞统、陆逊随军,统辖扬州各郡兵马,令其走水路入许都,伺机行事。”
“再遣人去山越,游说山越大帅祖郎等人,随陆康前往许都。”
“至于青州七营,则留在兖州,跟袁绍主力对峙。”
郑平很快就定下了策略。
除了太史慈的飞军营在辽东,青州八营有七营都在兖州。
虽说只有三万余人,但配合臧洪在兖州的兵力,刘备在兖州亦能指挥六七万兵马,足以跟袁绍的主力抗衡。
刘备虽然不似袁绍占了北方三州的地利和人口物资,却比袁绍多了许多的名将奇谋。
若非沮授也去了辽东,郑平还能让沮授单独统兵,走荆州入南阳,去断马腾韩遂的退路。
只要曹操不坐山观虎斗,郑平就敢跟袁绍硬碰硬。
如今,有了曹操牵制马腾韩遂这支强横的西凉兵,郑平可以从容的择将选兵,去对付袁绍。
看似袁绍气势汹汹的发动决战,实际上却是郑平再次达成了聚六州之兵以抗袁绍的战略目的。
而在许都城下。
曹操也得到了袁绍四路并进的情报。
这将曹操最后的侥幸也给浇灭了。
“本初果然是在诓我!”
“没想到,我曹孟德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竟然被本初给诓骗了。”
曹操不由叹气。
本想着,假装议和来换取积蓄力量的时间。
却没想到,被袁绍给背刺了。
如今许都丢了,袁绍又四路并进要南下决战,这等于将曹操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
曹操,不得不跟刘备一同抵挡袁绍。
不论胜败,曹操都难以获利。
袁绍赢,曹操无力抵挡袁绍。
袁绍输,曹操无力抵挡刘备。
这让曹操很是憋屈。
分明是袁绍弱则联袁抗刘,刘备弱则联刘抗袁,伺机壮大的三分之势,结果变成了两强相争曹操吃瘪的尴尬境地。
为作为献策者的郭嘉,心中亦是不好受。
善策者,知己知彼,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郭嘉这一次,却算漏了逢纪这个变数。
若无逢纪,马腾韩遂是绝对不敢擅自抢占许都的!
偏偏就是这个变数,让议和之策徒劳无功,又丢了许都,引发了袁绍四路并进的大决战。
“明公,造成此局面,皆是嘉的过错。”郭嘉很是自责。
自诩天纵英才,却犯了如此大的错误,直接改变了袁曹刘并立的格局。
原本曹操稳扎稳打,只要保住许都,就不会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而现在,曹操已经丧失了主动权,一切的行动都得受迫于袁绍和刘备了。
曹操摇了摇头,并未怪罪郭嘉。
与其说是郭嘉的献策,不如说是郭嘉洞悉了曹操内心的想法。
若曹操不愿意议和,别说郭嘉了,谁来献策都没用。
“此事非奉孝之过。”曹操安慰最信赖的谋士,道:“为今之计,是要在马腾韩遂的援军到来前,尽快的夺回许都。”
“若天子有失,曹某再无立足之地了!”
刘协活着,曹操还是司空。
刘协死了,那么天下就成了袁绍和刘备的角逐了。
袁绍有四世三公名望,支持者甚多,不论称帝称王,都有大量的袁氏门生故吏拥护。
而刘备就更不简单了,单单就大汉皇叔四个字,就足以让刘备在刘协死后,顺理成章的继位称帝,以延续汉室之名。
曹操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支持袁绍吧,得给袁绍当臣,支持刘备吧,得跟刘备当臣。
不论给袁绍当臣还是给刘备当臣,都不是曹操愿意的。
“传令,不必在乎人质。”
“号令三军,强行攻城!”
曹操发狠了。
曹操要趁着逢纪只是拿曹氏宗族的人来威胁而不是拿刘协来威胁的时候,尽可能的夺下许都。
逢纪见曹操不顾自己儿子的性命,执意要攻城,气得当场将曹丕给砍了,然后将曹丕推下了城楼。
然而这一举动,非但没能吓住曹操,反而让曹军诸将眼都红了。
逢纪能砍曹丕,就能砍曹军诸将的家眷!
于是乎。
愤怒到了极点的曹军将领,开始了悍不畏死的攻城。
“疯了,都疯了!”
逢纪被曹军将领的疯狂给惊住了,哪怕连砍了曹操的儿子以及夏侯惇曹仁等人的家眷,也没能吓住疯狂的曹军将领。
“逢监军,别砍了,这只会增加曹兵的怒气。”
韩遂敏锐的看出了端倪。
曹操太狠了!
为了激励士气,竟然不惜舍弃亲身儿子,更是有意识的引导逢纪去砍夏侯惇曹仁的军将的家眷。
哀兵之势已成!
“论狠辣,曹孟德果然当世翘楚。”逢纪气得破口大骂。
如今曹军形成哀兵之势,士气正旺。
逢纪也不敢遣将出城,只是让马腾韩遂率兵据城死守。
也幸亏许都城有大量的守城器械,否则面对曹操的哀兵,逢纪还真不一定能守得住。
而在皇宫内。
刘协却是坐立不安。
逢纪为了避免刘协反水,派人给刘协说,曹操的儿子死了,要问罪刘协。
这是逢纪为了避免许都城池守不住,刘协不愿意一同离开而用的奸计。
逢纪同样狠辣。
如果许都城真的守不住,那一定要带走刘协!
此时的逢纪还不知道,袁绍已经准备杀掉刘协,并派遣四路大军南下。
但不论是许攸的谋划,还是逢纪的想法,其目的都惊人的一致。
刘协,不能留给曹操!
只要曹操没了刘协,就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宗正,曹操要杀朕,袁绍必然也不能容朕。”
“这可如何是好啊!”
刘协后悔去迎马腾韩遂入洛阳了,心中更恨曹操。
说好的议和,怎么全是朕在受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