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拉大旗,画虎皮(1 / 2)
在短短几年间,先后有五十多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或独资,或合资,他们豪情万丈,雄心勃勃,掀起中国啤酒行业史上第一次兼并大潮。
到一九九七年,洋啤收购了中国近百分之六十的大中型啤酒企业。
“今天,我想告诉洋啤的是……”
台下的领导,学生,请来的记者都在看着这位年轻的硕导,可是秦东说的话太带劲,他们的情绪和思绪都在跟着他在走。
“在中国这块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们洋啤酒普遍表现也都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他们没有想到国际市场的一些准则和方法拿到中国的市场会行不通,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市场有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
中国毕竟还没有人世,那些比他们小得多的、看似不堪一击的地方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常常令他们束手无策。
洋酒都有着财大气粗的共同特点,他们没想到在中国这样的特殊市场上他们的财大气粗同样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将他们压垮。
他们一进入中国就大都把目标锁定在了高档啤酒市场,然后想当然地照搬他们在发达国家形成的全套经验和做法--高投入、高技术、高工资、高营销费用。
全部配备现代化的精良设备,全部聘用高价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全部使用买断酒店、赠送家用电器、开瓶摸奖及促销小姐等手段,最后,全部的成本就必然被全部摊进了产品价格中。
“仅就工资成本而论,洋啤的工人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至少是国啤企业的两倍,经理人员是四倍,高层经理则更高。
照此推算,如果中国人在中国建一个啤酒厂需要投入1.5亿元,则一个洋啤厂商建同样规模的啤酒厂至少需要投人10亿元。
“所以,在这里,媒体的朋友们,也替我给这些洋啤酒们喊一句话,如果他们撑不下去了,可以来找我,我们好商量,谈一个价钱,一晚上你们的酒厂改旗易帜,你继续回你的国家拿你的刀叉吃饭,我继续在这里拿筷子吃饭……”
这不是硕士生导师的聘用仪式吗,怎么变成了向全国洋啤喊话的新闻发布会?
可是这些话太提气,太带劲,这些学生忍不住鼓起掌来。
“佳柏龙,”秦东终于露出了獠牙,“这一个月我就在上海,我们可以谈谈。”
……
不知天高地厚!
佳柏龙的外资总经理马克龙气愤道,他冲着中国的雇员喊道,“李,这句中国话是不是这么说的来着?”
“是的。”中国的雇员谨小慎微地答道。
“我们有资本,也有技术,有品牌也有有人才,我们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你去传达一下我的话,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马克龙虽然不懂四面楚歌,但是秦东放出话来了,厂里的中国管理层和中国工人已经开始受了影响。
有人在四处打听,工厂什么时候可能被秦啤收购,也有人在谋求收购后在新厂的位置,这让马克龙很气愤。
上帝知道他真没有卖厂的想法,虽然亏损了很多钱,但是佳柏龙能撑得住。
当他进入中国的时候,秦啤就是他的假想敌,也是他最想打败的对手。
秦东,这个中国啤酒少帅,澳大利亚的金士达等洋啤败在他的手下,他也想跟这个中国的啤酒人过过招,现在他来了,并且直接放出风来就是来收购佳柏龙的,让马可龙很是接受不了。
“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就在上海,到时候,你收购不成,我就到秦啤去找你。”马克龙恨恨道。
……
可是第二天,他就感觉上海的啤酒市场正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