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馅料(1 / 2)
这时代其实粽子的花样并不像是后世那么繁多,苏青鸾也并不想要做出太过创新的口味来吸睛。
毕竟粽子这玩意还是在很多人看来是应景的东西,更何况糯米本身也比较昂贵,在大多数人温饱还有问题的时候,需要蘸白糖更好吃的粽子算得上是奢侈食物了。
不过苏青鸾还是准备了甜口和咸口两个方向的粽子馅料。
甜口比较简单,加入红枣或者加入用砂糖腌渍过蜜豆都可以,至于咸口就比较麻烦了。
即便是在后世,粽子也是端午节之前远亲近邻之间走动的“重要道具”,互相送礼的时候必不可少。那么在这个粽子绝大多数还是“纯糯米”的时代,粽子别说是送礼,反而算得上是“精致高档”的礼物。
苏青鸾想着反正一个也是包,一锅也是包,买了十斤的糯米,再加上后面打算放进去的那些馅料,杂七杂八算下来,差不多能做两大锅的粽子——这还是因为苏家煮东西的锅子足够大的原因,否则一般的小锅子怕要折腾个四五锅。
去年最开始的时候,苏青鸾也十分期待着过端午节,因为她总体而言还是喜欢吃那种香滑软糯的食物的。
然而穿越以来随着“苏记”的生意愈发红火,苏青鸾已经有很久没有尝试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窘迫感,更何况她自己能够采买食材,并且琢磨相应的烹饪方式,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大众饮食水平”常常有着错误的估计。
比如“粽子”,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广泛的受众,而且也的确是糯米、马莲和粽叶包成的,不过里面的原料却同苏青鸾所想象的差距很大。
首先是糯米,苏青鸾去年吃到的粽子——还是为了防止吃到品质太差的粽子去到鸿福楼排队买的——口感比她自己所想的要扎实很多,而且有些偏硬。
后来苏青鸾仔细询问了这里粽子的制作方式才知道,问题出在“火候”上面。
这时代没有高压锅,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人家来说,柴火和炭火都是不小的开销,需要一点一滴都算计着用。鸿福楼当然是不差钱,不过对于一个经营生意的地方,最优先其实并非产出产品的味道而是利润空间。
像是粽子这种节令性非常强的食物,实在是应景的价值远远大于品尝的价值,很多人甚至吃不惯糯米碾压又难咀嚼的口感,只象征性的买了两个在家供着而已。
至于所谓的“花样”,也不过是少数底子比较厚的人家,在粽子上淋上蜂蜜或者沾上白砂糖,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是无上的美味了。
不过大多数没有那么多闲钱买糖买蜂蜜的寻常家庭,这粽子也不过是不沾任何调料当做主食来吃的。
虽然糯米抗饿,不过价钱也贵,远远没有糙米豆粉等等便宜,所以属于“富贵人家嫌弃口感一般,不太愿意吃,穷人嫌弃贵,也不太愿意吃”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