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皱纱鱼腐(1 / 2)
苏青鸾自然不知道,自己差一点彻底掉马的事情,她现在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回去之后马不停蹄地写了招工启事,苏青鸾原本以为,怎么也得次日才能有上门应聘的。
但是她不知道,上一次村里来了一大堆帮苏家修葺房屋院落的工匠,早已经把苏木匠家的“口碑”打了出去。
所以苏青鸾前脚贴出告示,后脚刚到家换了衣服去浆洗,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有人找上门:“苏木匠家的大丫头,你家是不是在招人?”
苏青鸾拿着粗瓷碗给自己倒水的动作一顿:这么快?
其实苏青鸾想的没错,经过上一次修房子的事情,大家发现,给苏家做短工,给钱痛快还顶着上格,不扣工钱不拖欠,而且还管一顿有菜有肉吃剩可以打包拿走的大锅饭。
这种待遇别说是在花溪村,即便是这十里八乡打听打听,也是上数。
很多有钱的富农乡绅,自己钱多得堆成山,但是若要让他们多给这些打短工的一个字儿,他他们恨不得跟掏心挖肝一样的痛苦;而一般比较老实本分肯不拖欠工钱的,往往有只是寻常请人搭个手。
说白了,对于寻常百姓,很少有“搭个手”就能有工钱的,一般就是管顿饭完事。
苏家这种又给工钱又管饭,不是说没有,就是很少。
所以这一次,苏青鸾再次把招公告示贴出来的时候,但凡觉得自己能和那些要求有一分贴上边儿的,都来了。
反正还有第二轮的“面试”,苏青鸾只记下了来应聘的人的基础信息,告诉他们两天以后来苏家这里。
原本她还不确定,这些乡亲邻里能不能接受“面试”,现在可好,理由都是现成的——需要的人数有限,来的人有点多,所以要挑一挑。
但是苏青鸾还是有些纳闷,怎么好像一时之间这么多人来打短工——虽然某种意义上正中苏青鸾的下怀,不过仍旧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这个疑惑还是苏广福和杨氏回来之后为她做了解答。
“秋收完了?”苏青鸾猛灌了两大碗热茶,把之前不停解释什么叫做“二轮面试”为什么要面试而导致的口干舌燥压了下去。
苏广福点点头,却叹了一口气。明明是丰收的季节,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原本苏青鸾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之前得知税收的比例,她也叹了一口气——可不是么,辛辛苦苦一年,大半的收成都要交上去。
而且这剩下的四成,也不是完全能落在自己的手里——因为要留种。
这年头可没有种类齐全花样繁多的农贸商城供大家挑选种子,国家发补助发种子这种事情更是连梦里都不曾拥有。农民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都要雷打不动上缴粮食作为纳税。
不交?对不起,轻则服役判刑,重则人头落地。农民苦哈哈只想要活命,但凡能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做活。
而今年虽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不过因为夏日没有往年那么炎热,所以影响了一部分作物收成,有所减产。
偏偏这种程度还达不到“灾年”的范畴,所以朝廷也没下达什么减免赋税的赦令。
这就代表着一个残酷的事实:虽然粮食减产,不过因为不是很严重,所以上面不发话,该上交的粮食就要一颗不少的上交。再加上要预留一部分种子来年播种,花溪村的村民手里面几乎没有剩下什么粮食。
苏青鸾听到不由得暗自冷笑:她在这儿费劲巴拉想要帮着花溪村的乡亲们越冬,现在这些本就穷苦的村民被这么一盘剥,得,别说越冬,连“入冬”估计都是问题。
所以回到刚才那个问题的时候,苏青鸾自然而然就想明白了——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以前还能指望多点收成,交了粮自己的多剩下一些。
现在秋收基本上走向尾声,田里的收成多少已经是定数,这点指望也就没有了,但凡是手脚齐全的人,总是不会甘心就这样等着严冬降临,所以这个时候,为了多赚一个子儿,大家都纷纷去找各种短工活计,希望在严冬来临之前为自己的小家添砖加瓦。
好不容易有一个近在咫尺的机会,对方还是之前受到过村民验证一致好评的,大家自然挤破了头也想过来帮忙,只为了能赚一些工钱买嚼用。
理清了前因后果的苏青鸾心里面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