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沈一石赴王家(1 / 2)
就在王道秋为死胖子去登严学政的门时,浙江首富沈一石,也交代完家里和生意上的事,备了份厚礼。在艮山门码头登上了一条自家的游船,向王道秋的家乡,湖州府长兴县芙蓉镇潭渎村连夜赶去。
今天对王道秋下药这事太卑鄙,沈一石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去向自己的老友王兆文道歉,求得老友王兆文的原谅。好让王沈两家接下来的婚姻,可以顺利进行,自已也不至于失去这个不贪图自己钱财,能跟自己交心的老朋友。
湖州府长兴县离杭城刚好一百公里,王道秋的家芙蓉镇,也就是后世的长兴县煤山镇。它离长兴县城也还有三十公里的水路。
这也就是说,从杭城到王道秋的家长兴县芙蓉镇,有一百三十公里的路程。这距离放后世也就是开车两个小时的事,但在这十六世纪的大明,骑快马算上中途人和马休息的时间,也要半天。而坐船吗,那就更慢了,这除了船的速度不如马快,还有就是船要走水道,而水道可比陆路要弯曲的多,也就是水陆相对于陆路,它的路程会更长。
不过坐船虽然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但它相比于骑马坐车,舒适性可要强多了。就像现在沈一石一上船,他就去船舱里自己的床上睡觉了,等明早一觉睡醒,这船也差不多该到长兴了。
十六世纪的大明,还没有被“文明”污染的晚上见不着星星,这年代在睛朗的天气里,天空中圆月如盘,是正宗的一轮皓月,很亮的。星星也是缀满了天空,一闪一闪的发着光。
所以在这十六世纪的大明,只要天气睛郎,晚上天地间那光线,就如同后世房间里开着朦胧灯,不亮但看清前方几十米的距离,是没问题的。因此这木帆船的夜航,也是没问题的。
就这样沈一石坐着自家的木帆船,头枕着河水的轻波,一觉睡到大天亮。当他起来走出船舱的时候,呼吸着清晨的空气,看着河两岸的江南田园,闻着那再过半个月就可收割的稻香,心情也是格外的轻松。
走到船尾,他问掌舵的船老大道:“老朴,现在咱这是到哪儿了?”
“呃主子,咱船现在苕溪上,快到长兴县城雉城镇了。主子,长兴县城我每年都会来这儿收蚕茧,这儿的水路我熟。不过芙蓉镇,我只是听人说起过,还真没去过,去那儿的水路该怎么走,我还真不知道。这咱到长兴后还得找一个向导才行。”
“向导!这事你做主吧,要快,争取中午前赶到芙蓉镇。”
“好嘞!你放心吧主子,这儿的船把式我熟,咱们年年要他们帮着把这里的蚕茧、生丝往咱杭州运的。”
“行,那就这样,我先去洗漱吃饭,有事你去舱里喊我。”
“好嘞,主子。”
交代完船老大,沈一石就去洗漱吃早饭,然后又在船舱里躺着。
而船老大将船驶到长兴雉城码头后,叫上一个相熟的船把式让他带路,就驾船向芙蓉镇驶去。
大约是已时快过的时候,也就是后世临近中午十一点钟的时候,沈一石坐着船来到了王家所在的芙蓉镇潭渎村。潭渎村就坐落在合溪的边上,王家大院更是临河而建。
此时的王家大院周围人山人海,空地上摆了有四五十桌,有几百人或坐那儿吃喝,或在那儿帮忙弄吃食,帮忙上菜。
这么大的酒席,却没有红白事的标志,沈一石虽没来过王家,但他知道这里应该就是王家了。应该是王家现在正在为王道秋的中举,而在家里办酒席,请全村人吃喝。
知道这里可能就是王家,沈一石就让船在王家大院下面的简易码头靠岸。江南水乡就是这样,人们出行和运输主要靠水路,所以临河的这家家户户,都建有自己的简易码头。
“王兄,多年不见,还记得杭州城沈某乎?”
沈一石的船再往岸上靠,这时王道秋的父亲王兆文,看到有船在靠自家的码头,他就走了过来站在岸边,想问问对方是谁?
当他一站到岸边,沈一石就认出了自己这个,已多年末见的老友,于是沈一石就站在船头,跟自己老友开始调笑。
沈一石这一说话,王兆文也认出沈一石了,老友来访,还是在这个他王家光宗耀祖的日子。
所以王兆文现在看到沈一石,他也是很高兴,踮着脚就大笑着喊道:“沈贤弟,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