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微光光刻机(2 / 2)
这麦田变得清晰起来,没有了一眼可见的广场,而是一片片规整的起伏。
像是卫星从天上拍到的人类城市一样,一幢幢大楼整齐排列,横竖有致。
一万倍!
这个精度下,这些整齐排列的大楼,终于现出了原貌。
是一条条交错连接的晶体管。
达到0.1纳米线宽的晶体管,整齐排布在这片显微镜下仿佛看不到边际的平原上。
每一个晶体管从源极到漏极,中间都横着一道如同闸门的栅极。
这栅极就是决定电子通过与否的关键。
它的大小,也决定了芯片的纳米制程。
显微镜下1微米的空间中,排布集成着一千个完全相同的晶体管组合。
再放大,便是一万个,十万个。
一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排列了超过四百亿个的晶体管。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最终排列的晶体管数量,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千亿级别。
对比常规的5nm芯片,晶体管数量呈指数级增加。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完成电子扫描,叶风离开操作台,来到电脑屏幕前。
上面显示出此次扫描的所有数据。
半节距:0.05纳米,栅极长度:0.1纳米,最小金属间距:0.1纳米,逻辑晶体管密度……
一连串的扫描数据,才是它真正惊人的地方。
半节距,这是芯片内部晶体管互联线距离的一半,距离越小,占用空间越小,所能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自然也越多。
但由于电流扰动,电迁移等现象,这个距离往往是做不下来的。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叶风来说,并不存在。
活性微光直写反馈的不仅是光刻机的知识,附带的还有光刻芯片的材料合成。
这块其貌不扬的芯片,材料是经过十几道工序合成,名为【电极藻】的特殊材料。
它可以完全杜绝微观环境下的量子遂川效应,达成对电子的绝对控制。
换句话说,它不存在任何晶体管缩小以后,会带来的失效问题。
因而可以无限缩小晶体管互联线之间的距离。
不仅半节距如此,栅极长度也是同样。
这一枚芯片的所有数据,对比当今最顶级的5nm光刻机制造的芯片,同等缩小了五十倍。
如此情况下,不论晶体管集成数量,还是运算速度,都有了几何式的提升。
而在算力提升的情况下,因为栅极长度的缩小,损耗又降低了几十倍。
以往的手机电脑运行一会儿就发烫,便是电路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带来的。
这种问题在眼前的芯片上,根本就不存在。
看过所有扫描数据,叶风心满意足。
一个月的努力,达成这种精度,一切便都值得了。
转身,叶风来到实验室中央的空地上。
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只有一条六米长,直径一米多的黑色圆形筒状设备。
早在一个月前,叶风就通过增幅强化,得到了所有组建,完成了设备的拼接。
只是这最终的成品,实在没办法拿出手。
叶风打开系统,一件物品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条长度超过二十米,半径达到两米的特殊……设备。
除了中段的银白色金属筒状结构外,两头都不是普通的金属,而是一条布满了粘液,正在蠕动的青褐色生物组织。
这只生物的最前方位置,除了两个灯笼似的眼球外,还有狰狞的口器。
只是看上一眼,就让人san值狂掉。
【活体打印机】
【物品类型:生物工具】
【材料构成:繁殖母体、物种扫描仪……】
【工作组件:母体育儿袋、生物催化剂……】
【此物品为非法改造的产物,严重违反星际物种保护法,建议销毁。】
最初不断增幅强化,得出这么半截肢体的时候,叶风也被搞懵逼了。
最后一番尝试,完全组合起来的时候,他总算明白,为什么直写组件具备刻印功能,却不能用了。
因为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为了造芯片用的。
而是真的能造活物出来。
具体的功能就是将生物放进口器,经过中间的圆筒扫描后,加入催化剂,让这玩意儿生个一模一样的出来。
至于微光刻印,不过是这玩意儿扫描塑形时的一个附带功能罢了。
估计是哪个丧心病狂的外星文明,进行的改造实验。
如此惊世骇俗的东西,肯定是没办法直接拿出来的。
叶风干脆利用反馈的知识重新制造,只使用了上面的微光直写原理。
所以这一个月来,都是在寻找替代材料,制造可以拿出来的成品。
眼前的物品,便是最终成果了。
利用活性微光的直写特性,配合电极藻的可塑特性,写出精度达到0.1纳米的芯片。
原理还是那个原理。
但既然要拿出来,肯定就不能再叫原有的名字了。
要不然容易被当成变态科学家。
“就叫你微光吧。”
叶风想了想,给眼前的机器起了个名字。
正当时,实验室外传来脚步声,同时传来的,还有几个人的交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