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37 谭总(1 / 2)
屏幕上方又跳出来一条新消息。
谭诉没看, 指尖划着屏幕往下。
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当初说的差不多。
从一个纪实的校园场景开始,写到事务所去年落地的南城度假村改造项目,最后还有段人物对话。
谭诉一目十行地往下扫, 没划到最后就关掉了。
-温司云:梁轩分享到朋友圈我才看到的。
-温司云:这写的是你还是他啊。
这大纲是开着视频一起抽烟的时候她说的,最后跟他半个字的关系都没有。
“一个人在这儿做什么呢?”
谭诉转头,是老太太。
他收了手机,问:“您要去佛堂?”
老太太“嗯”了一声,“进去吧, 外面怪冷的。”
谭诉伸手去扶她,“我陪您一起去。”
老太太看他, “你去做什么, 在里面刷手机?”
她警告说:“我跟你说, 不许趁我不在,在里面打电话,这种要扣功德的。”
谭诉笑了声, “没打。不刷手机,去坐坐。”
两人一道往佛堂走, 头顶的夜空挂着一轮十五的圆月。
“上次那个姑娘呢?”老太太问。
风吹得竹影摇曳。
谭诉:“哪个姑娘?”
知道他是故意这么说,老太太很没好气:“少拿生意场上打太极那套应付我。”
谭诉低了低眼,一副听训的样子。
老太太:“还有哪个,就是传得很荒唐的那个, 说你怕把人吓到,整天装穷。你爷爷为此还把你叫回来。”
“那个啊,没联系了,总不能天天陪她玩那种游戏。”谭诉说,“我也就那一阵觉得她有意思。”
踩上寿字纹花街铺地,就到佛堂了。
老太太焚了香, 转头对谭诉说:“一会儿要走就走,不用跟我说。”
谭诉没有要中途走的意思,“我陪您念完。”
二十来分钟后,老太太转头看了一眼。
那椅子早已经空了。
猜到他坐不住。
**
梁轩因为那篇专访心情不错。
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面子上好看。
一般只有温司云那样名气比较大的才会有人专门联系约专访,而他一般是在有项目落成的时候会接受几句媒体的采访。
这其中大部分还是看重他们事务所的名头,以及想通过他问问温司云。
他都忘了上一次专访是在什么时候了。
写文章的人是通过事务所的邮箱联系的他。
上来就表明来意,问他意愿,还给了框架,看得出来是提前做过功课了,非常有诚意。
他当时就答应了。
他们通过邮件联系了几次,梁轩发现对方对自己很了解。
原来他也像温司云那样有忠诚的粉丝。
对方似乎是个年轻女人。通过邮件回答了过问题,基本确认了稿件后,梁轩提出来想加微信。
没等到她回邮件,文章倒是发了。
文章的阅读量很高,还被其他公众号自媒体转载。不少同行都看到了。
就是那个苏莉不回邮件了。
文章发出去的第二天下午,孟戚漾正在电脑前码字,手机响了一声。
银行短信提示有比收入。
是那篇文章的稿费到账了。
之前有段时间谭诉三天两头故意问她专访的进度,她为了应付他,空的时候就写了点。
过完年有一天,她看到电脑桌面上的文档,觉得不能白写,毕竟她写的每个字都是算钱的。
现成的大纲框架都好了,把它写完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要不了多少时间,她就试着通过民森事务所官网挂出来的事务所邮箱联系梁轩本人,很快就联系到了。
她写更新之余花了两个晚上把文章写好,投给了“建筑日常”的收稿邮箱。
没想到这个公众号的效率很高,也可能是正好碰上缺稿,从过稿加好友到上稿就一个星期,打钱也很快。
看完短信,孟戚漾正要放下手机,“每日建筑”的编辑发消息过来,问她稿费收到了没有。
-孟戚漾:刚刚收到啦。
-编辑:苏老师一直就是写这类型的文章的吗?稿件非常成熟。
-孟戚漾:不是,就是本职工作也要写一些东西。
-编辑:苏老师再有新的稿子可以直接发我。
-编辑:有新的选题也可以跟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