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摄政一方(1 / 2)
高阳旧邸,西苑!
夜色沉沉,烛火飘摇,盈盈月光洒落。
人影憧憧自月光下徘徊,甲叶悉悉簌簌颤鸣,一队队甲兵勘察府邸内外。
几株枯黄的松柏,枝叶稀稀疏疏,兵甲步伐沙沙作响,徐徐回荡在院落周匝。
厢房之中,荀少漠然看着案几上,呈上的一枚黑铜令符,神色间颇为耐人寻味。
一位形容略显痴肥的男子,着一身宽大的素袍,静静站于厢房正重,背脊微微弯了弯,神容恭谨的等待着荀少的开口。
“肥遗元啊,”荀少浅浅一笑,指着黑铜令符,语气幽幽道:“这就是闻老太师,让你给吾带来的那份‘大礼’?”
肥遗元肃容,低语道:“臣下,承蒙君上不弃,委以重任在身,联姻司氏公卿,这一枚令符便是老太师的回复。”
荀少看着肥遗元,面上淡淡一笑,微微的摇了摇头。
这一位痴肥男子看似驽钝持愚,实际本质却是一难得的精明人。
能只身在公子则精心经营的营邑中,足足呆了半载时日。自身不仅毫发无伤,而且还成了司氏的座上宾客。便是这一份处世的大智慧,就值得荀少高看几分。
肥遗元以往只是上蔡一小吏,只是经过了营邑半载的打磨,举止神态俨然脱胎换骨。
虽然肥遗元一副痴胖的外貌,遮掩了他满腹的才华,却不代表着此人就不能大用。
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你说,吾现在还需要接受这一份‘大礼’吗?”
“老太师的这一份‘大礼’,若是能早上一年半载,吾一定会欣然接下。可惜时事多变,老太师不是一年前的老太师,吾也非一年之前的吾啊!”
毕竟,荀少此时可谓大势在握,在公子则、公子央彻底与宗老大夫们决裂后。他这位斩杀了宋国掌刀人的长信君,就是宗老大夫们唯一的选择。
尤其营邑损毁一半,公子炎不幸罹难当前。所有人都真切的认识到,荀少谦和面孔下的真实本性。
在受其威慑下,众多宗老大夫只得俯首帖耳。就连那些倚老卖老之流,也都安分守己了许多。
当初荀少选择联姻,不但是因为闻太师四朝元老的显赫威望,更有其麾下的十万大军,都值得荀少用心拉拢一番。而现在闻渊明重伤在身,除非有着仙珍一级的宝药,否则老太师短期内难以恢复柱石一级的战力。
相较而言,如今的荀少威严自用,让宗老大夫们无不敬畏三分。既然不需借用老太师的威望,就能收服众多宗老大夫,他又何必自讨无趣。
所谓时事日移,荀少已然不需要借用老太师的羽翼了。这一份联姻对他而言,就犹如’鸡肋‘一块,简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况且,荀少对于闻渊明的所作所为,还是心有芥蒂的。
以荀少的心思,若非顾忌老太师背后站着的道门势力。在闻太师初受重伤时,就会因为某种不可抗拒的‘意外’因素,强行让其被病逝。
可能感到到了荀少的态度,闻渊明才会如此痛快的交出兵符。并且暗中寄期望于此,为自家儿孙撰得一份保险。
要不然以荀少的心性,老太师着实没有把握会不会祸及家人。自从公子炎死的不明不白之后,闻渊明就将荀少看得更透彻了。
“君上,正因为时事日移,您才不能不接这一枚令符。”
“老太师为四朝元老,百二十载的干系经营,朝野旧识相交不知多少。如今固然看不出这些干系,但不代表他们就不存在了!”
“您如此的决绝,现在只是一时痛快,却是不免物伤其类。哪怕他们现在敢怒不敢言,以后也未尝敢有忿忿多言,但到底是留了一份患根。以君上的睿智,想必不会因为余患的不确定,就放任自流吧?”
肥遗元向上揖礼,道:“君上,既然这一枚十万黑水锐士的令符,是老太师的一份心意。十万精锐之师虽不及飞凰神兵为国之重器,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力量,足以成为君上大业之下的坚实基石。”
荀少沉默了半响,看着烛光缓缓跳动,案几上的烛台噼啪响起,几朵灯花倏然炸裂。
“你下去吧,”
荀少见着肥遗元身躯一颤,眸光开阖间,一丝丝精芒流溢而出。
“这一份情分,吾荀少承下了。”
“锦上添花之事,固然不比雪中送炭,却终究也是一份情谊。你回去与司大夫明言,他自然会明白吾的意思。”
肥遗元默然叩首,道:“诺!”
“闻渊明……闻渊明……”
看着肥遗元的缓缓退出门外,荀少眸中的包含的意味,愈发的深不可测了。
对于这一位老太师,荀少心中还是有所忌惮的,所以才会承下这一份情分。他忌惮的不是闻渊明经营百二十载的关系链,而是这一位老太师的师门底蕴。
老太师固然故旧虽多,有着几分掣肘余地,却并非荀少手下留情的真正原因。
只是,老太师的干系纠葛再多,难道就挡得住荀少的刀利?
闻渊明学道于上清宫,道门中都是一方庞然大物,在九州大地之上的影响力,师长辈分中未尝没有天人驻世。其间的厉害,纵然不能颠覆天子权柄,也是一方极端可怕的力量。
荀少自袖中抽出一枚宝令,其上飞凰之形跃然,煌煌神意烙印心神,低声自语道:“黑水令符、飞凰宝令,他们两个老家伙倒是机警。”
“不过,没有自家的亲信部属,行事还是多有不便,就暂且压一压吧!”
荀少捏了捏手中宝令,幽幽道:“群臣三劝三进之后,也是时候确定名分了。”
“有着宗老大夫们的联名支持,吾的请封奏疏,必会得到帝丘殷天子册封。一旦落下了御笔朱批,就有了殷天子背书。吾就是吕国的正朔一脉,到时平定公子则、公子央二獠,也就容易了许多。”
天下八百诸侯,无论大诸侯,亦或是小诸侯,但凡是继位之人,皆要上呈殷天子御案前,静候着殷天子一道帝批。
没有天子帝批,得不到殷朝体系的承认,对于九州诸侯而言,人人皆可攻伐。简直就是一块落在嘴边的肥肉,随时都能一口吞下。
失去了大义名分,又群狼环伺之下,哪怕他是武道圣人,也着实吃不消。
他心思转动,起身看着幽暗的夜色,默默想着:“吾在得到殷天子御笔朱批之前,或可称摄政君,代君侯权柄事!”
终于要踏出这一步,而这一步的一朝踏出,代表着荀少的格局器量,必然会擢升一个台阶。亦为他证就天人之道,奠定一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