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2 / 2)
‘姑娘房’里居住的彝族姑娘们,在万家灯火之时都要绣嫁衣和鞋垫,劳作到深更半夜才歇手休息。姑娘们总是边绣花边聊天,或叙山外的变化、或唠家常、或唱梅葛调,其乐融融。
村里寨外的小伙子们劳作回家,吃过晚饭已是夜幕降临,他们都不愿在家享受看电视、打扑克之类的晚间生活。瞄准了姑娘夜间挑花绣朵欢歌聚宿的热闹时机,就会有意无意来找姑娘们闲聊、对梅葛调,这在当地叫做‘串门子’。如果这时候姑娘看上了哪个小伙子,就与其对歌,心思细腻的姑娘如果发现自己的手帕或头巾被小伙子带走,那么表示小伙子对姑娘满意,下次再相见时,小伙子便回赠姑娘一份凝聚厚意的礼物。如果姑娘对小伙子不中意,那么下一次进‘姑娘房’时姑娘身边的小伙子则是另外一个人,原先相好的小伙子也就自觉而礼貌地离去。男女青年在‘姑娘房’中进行交往时,女子有绝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姑娘房’仅限未婚的青年男女出入,已婚者是禁止入内。在姑娘房里,弦子可以尽情地弹,梅葛调可以尽情地唱,玩笑话可以放开地讲,需要的是放松。放松表情、放松身心、放松一切,为心中的恋人放声高歌。”
“那你们能给我讲讲彝族婚俗文化吗?”李雯雯再问蓝梦羽等人。
蓝梦羽说:“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态’的婚姻发展史,是彝族人民婚姻的缔结,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且与整个家族、婚亲、邻居都有关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独特的民俗情趣。”
辛欢说:“彝族的恋爱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他们有专门的恋爱场地‘姑娘房’。姑娘房是专供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绩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彝族人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来会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见怪,无拘束。但是照彝族规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动口,而决不能动手。稍有越轨,就会群起而攻之。
姑娘房大小不一,大的可以住十余人,小的可以住三五人,一般都建在村头或村尾,一是方便小伙子与姑娘幽会,二是避免影响村寨中的父母和长辈。姑娘们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里纺线织布绣花,有的姑娘房中还会准备一些香烟、糖果、瓜子之类的零食,有小伙子来相会时,便陪坐聊天。
姑娘房中来往的小伙子越多、越热闹,说明姑娘的人缘好,喜欢姑娘的人多,魅力也就越大,做父母的面子也就越有光彩。彝族女人就是用这种特定的地点来选择自己的爱情,她们视爱情为生命,把温情献给家庭,把欢乐留给了生活,姑娘房见证着她们浪漫的爱情故事。”
佘爱珍说:“彝族婚俗是一般有恋爱,说媒,定亲,迎亲,回门等几个程序,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双方都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请毕摩选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
毕摩是彝族从事原始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人,‘毕’意即诵经者,‘摩’即大。毕摩有文化,掌握古彝文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和宗教等知识,可以主持村中的祭祀活动,如祭火神、山神等,以及禳鬼治病,占卜,婚礼等。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彝族,毕摩被视为神灵的使者。”
辛欢接过佘爱珍的话说:“彝族婚俗经过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毕摩说媒之后,就要开始定亲,即制定婚约了。婚约是彝族男女青年成婚的主要程序之一,它是通过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形式,选中意中人,男女双方有了一定感情基础后,双方告知父母。男方按照本民族礼仪,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说亲须选双月双日子。
在说亲过程中,女方为了维护自己尊严,同时也是有目的考验男方。总是以各种借口,让求婚者多求几次,多数为三次,方能决定婚约。待女方同意后,男方家要选择吉日,带着必要的礼品和拜祭女方祖先的各种用品,到女方家举行定婚仪式,同时男方还要带礼品到各亲戚家认识新的亲戚(俗称认亲。有部分地区也分两次,即定亲、吃小酒。但大多数两个仪式一并进行,在定婚仪式上女方家邀请亲朋参加,通过该仪式认识亲朋,向亲朋表明家女已有婚约。不能够再接受别人的求婚。”
佘爱珍又说:“婚礼是男女双方履行婚约的最终目的,结合需要请本民族毕摩选择吉日。婚礼则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来,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
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浃背,喘息不止,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
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着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滇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坝子里,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在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家要派两位新娘的亲属,一般是侄男侄女来接新娘新郎回家。新娘、新郎还需带着喜糖、喜酒等礼品与送亲的亲朋一齐返回新娘家,并再拜谢父母及亲戚和新娘的伙伴们,晚餐后,新娘、新郎要在当天落日之前返回男方家。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欢天喜地的举行完了婚礼,是彝族婚俗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是彝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传递了人们的信仰及祝福,希望结婚的新人们幸福长久下去。”
“真是浪漫啊!”李雯雯由衷地感叹道。
“那我带你去新‘姑娘房’看看。”蓝梦羽对李雯雯说。
“好,我们一起去睹‘姑娘房’的风采。”李雯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