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 / 2)
王若右养殖场养羊年获利五十多万元,加上蔬菜大棚的利润达到六十多万元,年底王若右扩大蔬菜大棚建设,在生产区有建设了四个蔬菜大棚,进行香菇和草莓种植。
三年转瞬即逝,徐志凯招王若右回去,王若右对徐志凯说:“徐总,我父亲身体不好,这个家离不开我,我不回公司了,谢谢您对我的帮助,公司给我的经费我退还。”
“若右,你暂不回来也行,经费也不用退还,但是公司的宗旨不能忘。”徐志凯说。
“徐总,我知道。”王若右说。
“好吧,你安心在家乡发展,很快我们会见面的。”徐志凯说。
“五一”劳动节,徐志凯驾驶直升机来到王家庄,将直升机停在社区南面是空地,引来村民们的观望。
王家庄行政村隶属淮海经济开发区文甲镇,地处镇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三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约十公里。东邻镇政府与吴官村委会,南邻高湖村委会,西邻周庄村委会,北邻东西河口村委会。
王家庄社区共有435户,1522人,大部分为王姓。北有7米宽的文甲西路,东有5米宽的5号公路(暂定名,南有2米宽的2号公路(暂定名,交通方便。
据载,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王氏先人从海州迁来定居,称为王家庄。
后孙姓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从孙沟村迁来定居。
当时的王家庄虽然户数不多,但居住在两道沟梁子上,中间隔一条大沟,行走非常不方便。王家庄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敢于改变旧的面貌。
在1972年,全社区居民齐心协力,按照统一规划。迁至原住址南8米的平塬上,把旧房全部拆除,盖起了宽大明亮的新房。东西南北大街各为8米,街道两旁砌了排水沟,并进行了绿化,使原来的王家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2年,在社区东头挖了大口井,建起了水塔,居民吃上了自来水。
后因水源不足,于1997年,社区又在西沟挖了一口井,重整了自来水管道,保证了居民用水。同时社区内街道安装了路灯。
22年,社区自筹资金建起了近23平方米的一座厂房,对外承租,年租金22万余元。社区还引进了山东华同兴业有限公司、青岛太福祥建筑材料等9家企业,引进资金45余万元,进一步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
到24年底,社区经济总收入达89万元,集体自有资产186万元,居民人均收入597元。居民家家有有线电视,户户有直拨电话。居民有私有轿车9辆,农用车14辆。本社区共有955人参加了农工商、自谋职业及社会养老保险。有百人参加了社会统筹大病医疗保险。使居民解除了养老和医疗的后顾之忧。
截止2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有275户通自来水,有139户饮用井水,有2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21辆,摩托车14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6亩。
本社区还加大了对居民文化教育的投入,几年来,社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本科生39人,5名研究生与1名博士生。社区还联合投资建起了老年娱乐活动中心,内有门球场。扑克、麻将、乐器等用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因为王家庄村房改结束,村里不再批宅基地,在村里没有宅基地王若右只能咱住在爷爷家。老人王仁太的房屋是上个世纪的砖瓦房,已经不能够住人,王若右买来轻钢移动房安装再院子里。
老村高官王仁尚年过六旬,是王文吉本家的堂叔,他比王文吉大三岁。
王文吉对王仁尚说:“叔,别人看摊我不放心,你是老村支书,让文龙找可靠的人看飞机。”
王仁尚说:“行,让文龙教你五叔看飞机,你应该放心了吧。”
“五叔看飞机我放心,小孩也放心。”王文吉说。
三日后,徐志凯给王若右留下1万元后离开王家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