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序:朱天佑诛杀乱党,威震压服关宁军(1 / 2)
朱天佑,王冬明和三皇子一行人在城内左右奔走,在夕阳落下之时,动乱平息了。
六万关宁军,俩万铁骑,四万精锐,皇明最后的精锐,数量稀少,比不过关外十万八旗兵,也比不了李自成围城的十二万闯军精锐。
但是,他们也能有自己的未来,不一样的风采。
鲜血伴着夕阳悄然消逝,关宁军在城内戒严,动乱停息,百姓也不再害怕,缓缓进入了梦乡,最危险的时光已经过去。
皇明,如同这天边的夕阳,太阳始终周而复始,而它的下一次光辉也就要来到。
朱天佑一行人,以皇明血诏,宣布吴三桂抗拒皇命,谋逆犯上,即日起,改任朱天佑为辽东总兵,王冬明为副,节制关宁全军。
吴三桂的党羽大部,在总兵府已经被诛杀,所有参将以下将官均升一级,补替原缺,皇明支持者优先。
吴三桂一脉的领头被扣押,高级军官被抓捕清洗,他们如同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
当圣旨四处传颂之时,朱天佑和王冬明等人临时决定,全军撤离山海关,顺天才是他们最紧迫的地方。
吴三桂的原亲兵——关宁军顿时一阵大骇,不少人都拒绝接受命令。
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原因就是——山海关乃国之北门,如果关宁军撤出,女真人便会趁虚而入,往大了讲,他们就是民族的叛徒,是罪人。
而且他们对所谓的圣旨也抱有疑虑,此时进入关内,很有可能面临两面包夹的局面,危机四伏,加之朱天佑的威望不够强,军队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王冬明无奈的表示:“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左右,军队中的吴三桂党羽的影响才会逐渐清除,军队才能够达到可以驱使的地步,现在至多只能保持稳定,没有哗变。”
自从接管了吴三桂的军政大权以后,朱天佑发现此时山海关的局势比想象中还要威险,可谓是千钧一发。
皇明此时朝局动荡不安,山海关的士卒更是三个月没有发军饷,粮食也是紧张无比,即使将府库掏空,也只能维持几个月的口粮,吴三桂及其党羽的抄家所得也不能弥补巨大的缺口。
朱天佑沉吟道:“不行,皇明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拯救皇明,拱卫顺天,你们只需要配合我就好了,我自有办法……”
三月二十五日
山海关平定后,第一次特别军议。
朱天佑召集了所有的大小军官,关宁军精锐也被全部召集,熙熙攘攘站着数千人。
他们中最小的也是把总,相当于百夫长,只有征服了他们,整个关宁军才算是真正的掌控。
副将苏善水和王冬明押送着吴三桂,在校场中央,数百护卫拱卫着囚车,四周的军官们或是迷惑或是愤恨。
静静的等待着,新的总兵给他们下达指令。
朱天佑沉吟了一下,大声疾呼到:“现在皇明危亡,诸君皆是国家军人自当为国效力,但如今有宵小之辈作乱,对于我朱天佑地位并不认可,大家都是男人,不要婆婆妈妈,我给诸君一个机会,吾在此立下军令状,如有不服者,可以于此将我击杀,若是你们胜了,某便将总兵之位让与诸位,释放吴三桂,若是我胜了,尔等也须要信守诺言,从此唯我马首是瞻!”
身边的护卫退出一条通道,朱天佑轻蔑的俯视全场,等待着众将前来挑战。
朱天佑话语一落,苏善水将军令牌掷到台下,众将官一阵哗然。
窃窃私语不绝于耳,或是念吴三桂旧情,或是单纯质疑朱天佑,军心一时沸腾。
……一柱香过去,针落可闻,太阳灼烧在大地上,一众将官们屏气凝神,却是没有任何人愿意当出头鸟。
苏善水悄悄使了个眼色,身边一位参将悄悄退后,“演员”率先出头。
几个愣头似的青年低级军官闷声上前,提着大刀扑上前去,朱天佑抄起袖间的青红宝剑,俩刀挥洒横劈拦下刀刃,飞身一踹,四五个人倒飞了出去。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众人向前,暴动一般的场面让人心惊,护卫都忍不住想要上前。
苏善水示意王冬明,王冬明按压下危机感,勒令道:“诸位,朱天佑可是下了军令状的,大家不要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