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 2)
八月一号这天,刘大河去了趟学校。
知道自己的分数和录取线后,又回到了鹿城打工的砖窑。
是啊!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天上从未掉下过馅饼。
八月十号,是个下雨天,砖窰歇工。
父亲让刘大河换了身干净衣服。
梳洗打扮一番后,父亲带他去附近的小镇上买些东西,解解馋。
买好东西后,父子俩走进一家小饭馆。
父亲点了盘花生豆和一个肉菜,又要了两份炒饼,外加一瓶本地产白酒。
父亲倒上酒后,问刘大河喝不喝,刘大河说不喝。
父亲让他吃菜,便自斟自酌起来。
父亲喝了有二、三两酒的时候,两份炒饼也上桌了,刘大河便吃起饭来。
刘大河快要吃完饭时,父亲开口了:“大河,你今年是怎么个打算?”
刘大河望着父亲说:“爸,今年秋季,我要去补习。”
父亲只说了声:“好。”
刘大河心里明白得很,谁家父母不爱自家孩子呢?
常言道:庄稼永远是别人家的壮,孩子自然是自家的好。
父亲之所以带他来砖窰,就是让他对体力劳动有个切身的体会。
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今后这样的体力劳动将会伴随他终生。
八月二十号,父亲从砖窑预支了五百块钱,让刘大河带回家去。
叮嘱他:“要读,就好好读,读出个结果。”
八月二十三号,刘大河去学校报了补习班的名。
报完名,就回家去了。
他怕遇上同学和熟人,问这问那,臊得很。
自己过去也太不懂事了。
今后,确实也该给自己争口气了。
九月一号开课后,刘大河在补习班见到了柳小帆和智晓东。
刘大河又拿出了上高一时的学习劲头,成绩很快就有了起色。
第二年一模时,刘大河考了四百九十多分。
一模分数与高考分数有着很大的可比性。
按常规而论,刘大河考个本科应当是十拿九稳的。
一模完毕,接着就是二模。
二模考完,高考也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