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 2)
能找到坐的地方,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情--地大人博。
有人讥讽南亚次大陆的列车加了外挂,我们同他们正好相反,加了内挂。
朱志远按号找到了自己的铺位,把小皮箱立到枕头一侧。
想找个坐的地方,休息休息,并看看沿途景致。
可有数的几张折叠椅上早已坐满了人,只好站在一扇玻璃窗前。
列车一声长鸣之后,缓缓启动了,向着北方缓缓蠕动。
随着咔嗒声渐趋紧密,窗外景观飞快向南扑去。
八六年十月份,在舅舅的斡旋下,朱志远顺利当上了城市兵。
如果有城市户口,参了军,兵役期满,就会发给一张安置卡。
别小瞧这张小小的卡片,不论是否获得过军功,只要在部队没犯大的过错,回到地方后,民生局就会给安排一个工作岗位。
这是城市兵与农村兵最大的不同。
那年,舅舅已被提拔为团练局副局长,说了话,还是管用的。
其他一些拥有城市户口,想通过参军,求得工作岗位的人,就没有朱志远这么幸运了,需要上下打点。
只有团练局主要负责人点了头,或是直接从部队搞到戴帽子的指标,体检通过,才能入伍。
那年的十月十五号,朱志远和云川县其他六十七名新兵,登上了东去的列车。
四十二名去泰阳,二十六名去津门。
朱志远就属于去津门的那一拨。
虽然津门离家也就七百多公里,可当兵是不允许随便回家的。
再加上一些人传言,新兵集训三个月,要活活蜕层皮,这令朱志远的父母颇是踌躇。
孩子从未出过远门,基本也没离开过身边,一下子走得这么远,一年四季又不准回家,集训还要蜕层皮,这让他们越想越发怵。
可除了当兵能有个好前程,哪还有更好的出路呢?
想想别的家庭,孩子想当兵,可折腾来,折腾去,毫无结果。
比起他们来,自家还算是幸运的。
何况去参军的人又不止自家孩子,人多了去了。
谁见过哪家孩子集训完,缺了胳膊少了腿的?
想到这些,又心宽了不少。
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像“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多喝水,不要上火”“不要出去乱跑”“记得经常写信,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和家里说“之类的话,不知说过了多少遍。
朱志远明确警告母亲,不要再说相关的话题,他早已听烦了。
朱志远劝父母,部队领导带兵走的这天,就不要送了。
父母执意不肯,提前两天就向厂里领导请了假,坚决要送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