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章 精锐(1 / 2)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但同样是奴,待遇却天差地别。
一些长相好,体力棒的人,给达官显贵做奴仆,虽然也要每日干活伺候人,但活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好,以至于后来很多平民也会把子女送去当奴婢。
虽然沾了个奴字,但到了清朝,很多大臣还都自称是皇帝的奴才呢,待遇才是实打实的。
到后来奴隶想做这种活已经很难了,女奴还好,只要长得漂亮就行,男奴就惨多了,得噶了才行。
大部分奴隶还是老老实实的担任“国有工具人”的角色,早期的工业,除了有技术的工匠,基本就是由奴隶完成的,比如最早的国家工厂,冶铁采盐所需要的体力劳动,大部分都是由奴隶完成。
一直到汉朝,民间的大规模工厂,很多都是用的奴隶,毕竟要和家庭作坊竞争,成本低廉的奴隶很好用。
除此之外,还有种田的,放牧的,总之哪里有活就往哪送。
在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虽然干活苦累,但过得还算不错,主家无论是谁,都会很重视能干活的奴隶,那时候他们会觉得,当奴隶也没什么不好,你看隔壁的某某,有一大家子要养,除了干活轻松些,平日里吃穿也不比我们好。
直到四五十岁,那些达官显贵们还能笑谈饮酒,掌控国家大事,他们这些过度劳累的奴隶却未老先衰,忽然就再也干不动活了,主家的笑脸消失,待遇也就大不如前,看他们就像在看一头瘸了腿的骡子,想着什么时候能宰了。
很多奴隶也是能结婚生子的,特别是从属官方的奴隶,但这些奴隶的儿子并不能为他们的父母养老。
因为他们不是自由人,他们天生就是主家的奴隶,创造的所有财富也都归主家所有,主家给他们好吃好喝,只是为了让他们保持体力好干活,就像农耕时期的牛会喂精饲料,因为不**饲料就是干不动活。
这时奴隶们才意识到,那些农民过的虽然不太好,但人家是有地的,人家是在为自己干活,而他们这种无产阶级根本比不了。
与后世的无产阶级打工人相比,这些奴隶更惨一些,不光没有生产资料,连储蓄财产都没有,有活干就有饭吃,干不动了就等着被抛弃,主家不会发慈悲帮他们养老。
这些奴隶在残疾或者衰老的那一天,就已经预知到了自己的命运,一定是在某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因为年老和饥饿导致身体衰弱,又因为衰弱而感染疾病。
他们已经失去价值了,主家当然不会为他们治病,只能靠他们自己抗,而又怎么可能扛得过去呢。
如今不知是因为谁的主意,他们被送到了战场上,用自己的命让家人摆脱奴籍,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应该是幸运的吧,起码他们在临死前有了寄托,可以最后再拼一次,但也仅仅是心灵的慰藉而已,这次拼命不会有任何结果。
将军许诺杀敌者可以脱奴籍,但实际上根本没人给他们记战功,哪怕他们九死一生的斩杀了一人,也无人知道。
公子早有吩咐,只要能用这些奴隶的命争取时间,右翼军便能获胜,到时候联合中军击溃齐军,吴军便可凯旋而归。
这些话士兵们信,坐在车上的将领却明白,齐军不是那么好赢的,他们这边未必能拖那么长时间。
莒军的右翼有十来个下大夫,而他手里除了这些奴隶,就只有一千步卒。
奴隶虽然多,他又用异能施加了精神引导,但终究是不堪大用,很快就会被突破,之后他这一千人也不会比奴隶拖的时间更长,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军是不可能获胜的。
这些奴隶是弃子,一千步卒也是弃子,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弃子。
如果他不是只能控制凡人的废物,此时应该在中军厮杀,而不是在这等着兵败。
和这些奴隶不同的是,他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信念,为了大义而舍弃个人荣誉,他从小就不需要为了最基础的生存而担忧,所以他的目光不仅仅是眼前的一饭一衣。
当然,也许是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小,回报更大一些,所以才能深明大义,但起码他确实想着整个吴国的利益。
当源大夫的战车抛弃步卒杀穿奴兵的时候,他万分警惕的列阵,惊讶于莒军指挥官的强悍,立刻就能做出反应,派十辆最精锐的战车击穿奴兵来攻击他们。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这十辆战车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只是徒有其表,根本不敢攻击他,犹豫了一会,竟然又折返回去杀奴隶了。
所以现在又见到三百步卒击穿奴兵,虽然这些步兵看起来很精锐,他却并不在意,才三百步卒,凭什么敢攻击他。
直到看见这些步卒列阵向他靠近,他都还以为只是重整旗鼓,两面夹击那些奴兵而已。
毕竟冲过阵线的除了这三百人步卒,还有十辆战车,如果他是莒军的指挥官,不可能让这三百人打他一千人,那十辆战车才应该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