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两魏战争(3)(1 / 1)
第五次,玉璧之战。玉璧,在今天的山西稷山西南,这里因河水冲刷,形成了十分陡峭的断崖,高达五十余米,堪称天然的防御壁垒。因此在当时是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玉璧之战,先后有两次,都是东魏攻打西魏的要塞玉壁引发的。
公元538年,西魏王思政以玉璧地处险要为由,请求移镇此处。此前东魏因沙苑之战大败,被西魏趁机夺取了一部分河东之地,如今西魏在玉璧筑城,高欢更是不能容忍。公元542年初冬,高欢由晋阳挥军南下,进军玉璧,其声势之大,号称“连营四十里”。高欢兵临玉璧城下,写信劝降王思政,并允诺其并州刺史一职,王思政不受。高欢于是下令围攻玉璧城,连续九日攻打不下,又天降大雪,冻死了很多士兵,高欢只好撤军而去。
公元546年,镇守玉璧的王思政被调任荆州刺史。王思政离任前,举荐晋州刺史韦孝宽防守玉璧。当高欢得知王思政被调离玉璧这个消息后极为激动,认为夺回玉璧的时机已然到来。同年,年过五旬的高欢亲率十万大军,直逼玉璧城下。此时,玉璧城中的守军只有数千人,和高欢的十万大军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抵达玉璧之后,高欢命将士日夜攻城,一刻也不停。
高欢首先动用人力将汾水改道,以断绝玉璧城的水源。随后又在城南垒起土山,试图在高度上超过城墙,居高临下发动攻势。韦孝宽看到之后,在原城楼的两个谯楼之上捆绑圆木加高,一直让城楼高于土山,并命士兵投掷石块或者火把,使得东魏兵无法接近城池。
接着,高欢下令士兵在地下挖掘地道,想通过地道潜入玉璧城中。韦孝宽得知这一消息后,命人在城的周围挖出一条大沟,切断东魏军挖往城内的地道,并派兵严守沟堑,一旦东魏士兵落入沟内,立即将其擒获、斩杀。同时,韦孝宽命士兵在地道口点燃柴火,鼓风将烟送入地道中,地道中的东魏士兵被灼伤熏死者甚众。
从地道进攻无法得手,高欢又命令部队制造冲车撞击城墙。可是,高欢这次的计策又被韦孝宽化解了。韦孝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命士兵将布连接起来制成巨大的布幔,攻车冲到哪里,布幔就悬挂在哪里,与城墙隔一段距离,攻车还没撞到城墙,力量便被布幔化解了大半,完全发挥不出作用。东魏士兵试图反制,把松枝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点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烧城门。但长杆还没碰到布幔,便被城内士兵手里的长钩割去了松枝部分。
高欢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命士兵在城外挖了二十一条地道,但这次地道只挖到城墙就停下,然后放火烧毁支承地道的梁柱,地道坍塌,城墙自然也就会随之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之处竖起木栅栏,堵住缺口,东魏军始终无法攻入城内。
高欢用尽了方法也无法攻破城池,心态都要崩了,无奈之下派祖珽劝降韦孝宽,对他说,你一个人据守孤城,西魏也没有什么援兵,总有一天会坚持不住,你还是趁早投降吧。韦孝宽回答说,我城池固若金汤,军队、粮食都非常充裕,而且攻方总是十分疲劳,守方却非常安逸,我反而担心你们会回不去。我韦孝宽乃关西大丈夫,肯定不会投降的!
劝降不成,祖珽又向城中的守军喊道,韦孝宽受宇文泰的恩宠和俸禄,所以才如此卖命,你们何必要替他赴汤蹈火呢?随即用箭将招降悬赏书射入城中,声称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之后,韦孝宽亲自在悬赏书背面写下,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并射还城外。
高欢见诱降没有得逞,便将韦孝宽的侄儿韦迁绑到城下威胁韦孝宽,如果不投降,就将韦迁杀害。然而,韦孝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高欢的要求,同时也坚定了与城共存亡的信念。
高欢苦战了六十天,始终无法攻克玉璧,而军中伤亡及病死者十之四五,高欢下令将他们全埋在一个大坑里,至今在战场遗址的断崖处还能见到森森白骨。高欢智力俱困,又急又气,旧病复发。一天夜里,一颗陨石突然坠落在营地之中。在古代,陨石意味着将星陨落,东魏将士一片恐慌,高欢无奈,随即撤军。玉璧之战以东魏的失败而告终。
撤军途中,军中讹传高欢已被韦孝宽射死,为防止军心动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里召集诸将宴饮,命令斛律金唱《敕勒歌》,唱到“救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高欢想到了自己未竟的事业,外患未除,内忧尚多,自己又身染重病,他百感交集,不禁泪如雨下。第二年,即公元547年,高欢忧郁去世。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玉壁之战可以说是一场攻防都十分出彩的战役,进攻方高欢运用了火攻、截水、攻车破城、地道攻城、堆土攻城等形势多样的攻城战术,可见高欢在攻城战上的丰富经验,但防守方韦孝宽巧妙运用己方的优势,抓住敌方破绽,一次又一次成功化解高欢的攻势。如此精彩纷呈的对战在中国的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玉璧之战扭转了“东强西弱”的局面。在玉璧之战前,东魏在国力军力上均占优势,经此一役国力大损,再也无力对西魏发动战争。西魏乘此机会扩充实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国力得到迅速增强,为以后的北周统一北方及隋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如果玉璧之战中高欢取胜,那中国历史很有可能就要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