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刀阔斧施新政(1 / 2)
鱼鳞图册,又是一种与黄册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册籍。
为了确切掌握土地占有状况,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国子监的学生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以交赋粮一万石的区域为一区,把这一区里的所有耕地编为一册。
在册中画上各田地的方圆形状,编上号码,写明四至、面积和田主姓名,并注明土地的性质、等级。
这样翻开册籍,只见土地图形重重叠叠,状如鱼鳞,所以叫做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即是全国土地的总清册。
黄册以明朝的户口为主,鱼鳞图册则以土地为纲,两册互相印证,互为补充。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册和鱼鳞册没有更新,一些地方上主管册务的官吏就开始贪污舞弊,豪强地主也隐瞒户口及土地。
到目前为止,现在用的黄册和鱼鳞册还是万历时期的那些。
有些户主已经死去多少年了,还在纳税的账册上,简直可笑。
有了黄册和鱼鳞册,就可以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有好处就有弊端。
官方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在交税的时候会将谷物等产出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造成银贵谷贱。
另外还滋生了另一个影响非常久远的问题,即火耗问题。
因税法规定纳银,而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火耗”。
熔铸碎银的实际火耗为平均每两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每两达二至三钱,有时甚至更多。
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手段,也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
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不久,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一条鞭法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
曹操现在已经弄清楚了一条鞭法的好处与弊端,在没有更好的税收良策出现之前,决定暂时重新启用。
曹操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群大臣,心中不悦,说道:“都起来吧。大明国库需要银子,朕重新启动一条鞭法,碍着你们什么事了?”
钱谦益知道,如果要清丈土地,老家那些没有造册的田地可就要曝光了,所以打死也不能让皇上清丈土地。
“皇上,臣支持一条鞭法!可是清丈土地费时费力,需要动用全国之力,花费两三年才能完成,是一个大工程。”
曹操讥笑道:“朕什么时候说要清丈土地了?是你们想多了,还是里面有什么猫腻?正如钱卿所讲,清丈土地劳民劳官,费时费力,并非眼下当务之急。”
他很清楚,现在最主要的是先收一批银子上来,给国库回回血。至于清丈土地等以后再说,而且也不能把所有的地主乡绅都给逼急了。
钱谦益和那些大臣一听,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赶紧站了起来。
曹操又道:“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如遇丰年,民众或可承受。若遇灾年,民众不堪其赋。朕要推行新政,自然有新的举措。决定以当年田地收粮为准,官田以四六收,朝廷收取四成;民田以三七收,朝廷收取三成。如遇灾年,免赋。”
听到陛下的新政,文武百官先是大惊,然后面面相觑。如此算起来,田地越多,交粮越多。反过来讲,收粮越多,留在手中的也越多。
这也算是一种鼓励农耕的举措。
“除此之外,朕亦奖励耕战。”
曹操继续说,“朕推行屯田制,分为官屯和民屯。
官屯包括朝廷官地和军队卫所。朝廷官地雇佣佃农耕种,每年需按照四六分收上交税银。
军队卫所需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朝廷所有,将招募到的流民和兵丁按军队编制成组,由朝廷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依然按照四六收。
如果上交的税银多出一定数量,视同军功,监管卫所的武将加官一级。
民屯由乡绅富主带头,招募百姓或者佃农屯田,如果上交的粮食溢出一定数量,虽不是朝廷官员,但可获得‘屯主’爵位,将所管辖的田地设为封地,子孙后代可享受延袭。”
曹操一条一条说出,文武百官除了震惊还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