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东陵宝藏(1 / 2)
太爷爷在前清考过秀才。
只因习不会八股,不懂阿谀奉承,迟迟不中举人,成不了老爷。时局混乱,朝政黑暗,太爷心灰意冷,便改文学武,拜了江湖文武先生,习得切口、海底、刀枪、棍棒、骑马、走燕子等艺,拜在盗门之下。
皇帝退了龙庭,天下愈发混乱。
军阀割据,尸横遍野,武艺不再能安身立命,都讲究个洋枪洋炮。军阀卖烟土,倒军火,直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当时的前清读书人,要想在乱世混个饭碗,大概只有两条路。
要么南下走沿海三省,做个文武先生靠朋友周济,干些账房、朝奉这类事,亦或整理些报纸文稿,成不了大气候。
太爷不愿如此窝囊一辈子,北上关外,去那龙争虎斗之地靠武艺谋生。
人走茶便凉,全靠朋友帮。
走南闯北十来年,太爷练了一身本事,朋友极多,江湖兄弟提起,无不挑大拇哥道声“仗义”。人情世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轻钱财,一诺千金,为兄弟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行侠义事,管不平事,杀奸佞人。
渐渐地,太爷在盗门有了威望。
起先太爷跟着奉系打仗。
不愿祸害百姓,专除那些为非作歹的痞子,再加为人心直口快,好打不平。多年不曾晋升,只干了一个营副勉强养家糊口。
奉系让直系打败了,赶回了关外。
太爷不愿背井离乡,深感奉系内部派系林立,山头众多,想要靠奉系澄清玉宇,国泰民安,已非现实。
便舍了奉系,转投直系门下。
北洋时代,军阀来来回回,今天下野明天起复,说不准的事。
没几年,直系内部又分裂,南方的国民政府北伐打了上来,直系大都改了山头,换了旗帜。那时候,太爷结识了孙殿英。
孙殿英早年也在奉系门下做事。
二人算起来颇有渊源。由于南京方面仗着财政优势,北伐势如破竹,奉系与直鲁军阀灭亡是迟早的事。
孙殿英识时务,北伐胜利前夜改投南京方面。
上下打通关节,做了军长。
国民内部也是山头众多,没根底连后妈养的都不算。孙殿英急于扩充势力,机缘巧合,便想到我家太爷。
太爷会功夫,人仗义,江湖个顶个夸的“千金难买一诺言,不输春秋窦鸣犊”。
太爷当时失业在家。
上有老下有小,七八张口等他喂。
再加上太爷性豪爽,善助人,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太爷自以为遇见贤明,欣然接受邀请,到孙殿英麾下,当了他贴身警卫员。
可别小瞧只是个保安。
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轻易也没谁敢得罪。
所谓警卫员,就如古代大将军身边的亲卫,关键时刻能保一条命。后来孙殿英又收拢了一些在奉系认识的朋友,渐渐组成十二军班底。
民国一十七年。
孙殿英奉命,往河北及京畿一带清剿土匪贼寇,路过东陵。
但只见,琉璃为云,红粉砌墙,白玉雄狮,金砖古道。
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大殿之中,以金箔敷定,珍珠为嵌。
仅地面建筑,海南极品黄花梨做的架,云贵三人合抱粗金丝楠起的桩。光那木料,价值连城,当年运一根耗费白银十万两。
惶论官窑的瓷器、前朝的古铜、南海的珍珠、西域的宝石。
翡翠、白玉、玛瑙、砗磲、珊瑚、金佛、银璎珞,堆如山海,不可计数。
可叹北洋舰队的炮弹都需东拼西凑,而定陵一根木梁就值一箱铁弹,如此王朝安能不亡?
地面建筑就如此豪奢。
试想地宫之中,何等奢靡,恐怕丝绸都用金丝串成!
孙殿英并非第一个打东陵宝藏的人。
当时孙殿英部行军至东陵外的一条山沟,那山沟如龙下山,脉络分明,当地人称之为“马兰峪”,进东陵的第一道关。
四周高山挺拔,古树倒悬,松柏参天。
猿猴也难攀登,唯有走马兰峪,方可远远眺望山林之中,那金色的琉璃瓦和红墙,像一片仙宫落在土坳子里。
光门口的汉白玉狮子,便有两人高,重五千斤,嘴里衔着镀金的铜球。
民国十七年,北方出了一个顶有名的土匪。
混江湖不用真名,这家伙是个例外,号称“神武将军金刚胆,百无禁忌赛太保”,江湖诨号“马福田”。
杀人害命,洗劫城镇。
手底冤魂没有五百也有三百。
盘踞马兰峪一带,为祸数年,官兵屡次围剿均大败而归。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穷鬼身上抢不到几个钱。马福田盘踞马兰峪好几个年头,活人身上刮不出油水,便打起盗东陵的心思。
前朝曹操、黄巢、温韬之流,均发皇陵帝穴,一夜暴富。
东陵埋了五个皇帝十五个皇后,再加格格贵妃一两百人,得多少好宝贝啊!
流一点出来,都能养活十几万人。
马福田动了心思,整日带着小弟堪舆风水,定选龙脉,商量着啥时候动手,找前朝万岁爷、太后老佛爷借些金银元宝,用来“救济贫苦”。
孙殿英奉命驻扎马兰峪,追讨马福田。
军队打了半个月,越打人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