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默子家书抵万金,珍惜其书学其意(1 / 2)
又是晨时,默子惊醒而起,他做了一个梦,从来不做梦的人做了一个梦,梦中景象骇人听闻,但是默子不言,也不曾想对他人说起,甚至于父母他也不曾想告之。
默子见旁父母仍然在睡之,呼吸平缓有力无声,似石像一般不曾被打扰,就像自己起床的摩擦声也未曾听到,默子想必父母是安心而睡,所以未曾听到默子起床的声音。
默子心想到这必然是曾经读过的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具体表现。
默子自摸自头静思片刻想到,家书《灵源经》中有一诗,名《感凭灵依》。
其诗文如下:
心领神灵有感,听人语虚无言。
天行坐定身安,地走站立魂平。
仙人凭我灵魂,结发守悟长生。
道烟入无魄体,精气神立主依。
思索片刻,此乃“天行坐定身安”的表现。
自思而得其答案之后,默子如同往常一样生火做饭,做了一锅粥,然后又切了一些香肠成丁,其名自曰香肠丁粥,又起油下锅,做了一些煎鸡蛋。放锅于桌,煎鸡蛋放盘于桌,便又呼其父母曰:“晨时已到,醒来吃饭。”
父母听默子言,便醒之,取其盆放于冷水,双手成窝舀水洗其脸。
默子同父母自取其盆,放其水洗脸,顿感神清气爽之。
随后,默子同父母坐椅上桌吃食,食不言,饭毕。
默子起身坐靠于家中摇椅上,微摇其椅,双手扶其椅把,似坐摇篮一般,悠闲自在。
父母起身坐靠于沙发上,不曾有出门之意。
父母悠闲道曰:“今日无事,休息一天,儿,你可有啥事,今日有何安排。”
默子在摇椅上,边摇边说道:“今日晨时我起床声音大了些,以为打扰父母二人睡眠,却见父母二人眠安如石,有些感悟便饭毕后坐其摇椅上,摇之想之思之其家书《灵源经》里的一首诗《感凭灵依》所写之文。”
父抵下额深思曰:“《感凭灵依》?,我只记得里面有一句,好像是“仙人凭我灵魂,结发守悟长生”,别的卓识记不太清了。”
母抬起手背摸于颈曰:“我记得那诗的第一句好像是,“心领神灵有感,听人语虚无言”,其诗有四句,另三句只记得有字“天”“结”“道”之类的了,模糊了说不出来,记不起来了。”
默子取来纸笔,凝神静气,下笔于纸一气呵成,诗成于纸,便分发给父母二人,一人一张,让其看之。
父母看其诗曰:“儿呀,要不你读诵这首诗,让我们听聆一下。”
默子起身于摇椅,站立于父母面前,定至片刻后曰:“可,父母细听之。”
默子一字一言一句细心平读诵此诗:“
心领神灵有感,听人语虚无言。
天行坐定身安,地走站立魂平。
仙人凭我灵魂,结发守悟长生。
道烟入无魄体,精气神立主依。”
读毕,父母拍手叫好,喜而笑之曰:“儿呀,你读诵此诗已颇有意境,不枉你平时通读家里书架上的百本书经的功夫,好呀。”
默子低头无思片刻,点头示意道曰:“俗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这才哪到哪呀,也就是个开头的意境而已。”
父曰:“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你的读诵诗文之道其实已经颇具大家意境,只是你未曾察觉罢了,以后你便就会明白了。”
母曰:“儿,你父亲说的对,你的读诵之道确有其大家意境,但是切莫骄傲,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理。”
母又曰:“我儿本身就谦虚,我却劝你莫要骄傲,确有添舌画足之意,但你仍然要铭记于心。”
默子曰:“母亲所说之言,我便放在心上,铭记于心。”
母笑曰:“嗯”。
父不言,点头表示肯定之意。
父母曰:“儿呀,可还记得家书的哪些诗,也一同读罢,今日我二人休息无事,便听你读诵诗打发点时间。”
默子答曰:“可。”
默子坐靠其椅,双手扶把,闭目养神,片刻回忆其家书所有之诗,便取其中另外一首诗读诵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地生我宝需有意,万银离琼解道去。
世世隐居论修行,代代清白早归辞。
言传身教皆有意,心领神会却无感。
读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