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节、最伤心的人是我(1 / 2)
第三百三十三节、最伤心的人是我
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服从!
绝对服从!
执行命令,贯彻执行命令。
一般新兵可能没有这个意识。
在连光浩带领下,郑凯和昌羽两个人走极端了。
一直在除草浇水。
一块新开垦的荒地,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完的。
太阳西下,若是在其他地点,其他视角看这个画面,绝对是有一番景象的。
可惜这块荒地这里没有。
在这里也不会有人去看夕阳。
大家更多的是看时间。
时间一到,基本就收工了。
整个菜地,实在找不出几个人了。
其他单位的人陆陆续续的都回去了。
郑凯和昌羽两人还在劳作。
可能是因为偏僻,也可能是因为人手不足,所以一直在默默的干着。
恍惚间天就黑了。
好像就在一瞬间。
人走了,光也消失了。
此刻这块荒地真的成为了荒地,荒凉之地。
习习稀风略显微凉。
这块地在山脚山窝处,三处环山,没有什么光。
太阳一落山,山影瞬间覆盖了这个荒地。
“郑凯,昌羽。”
若不是听到班长呼唤,还真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干到什么时候。
“别人都带回了,你们怎么不回去。”
郑凯和昌羽对视一眼。
尽显无奈。
草没有除完,水没有浇完,任务没有完成,你说我们为什么没有回去。
当然这些话,也只是郑凯和昌羽之间的交流,在班长面前是不会多说一句话的。
相互之间相处了这么久,早就熟悉了之家的脾性。
说什么话,会得到什么回复早就猜到了。
有的时候,说话还不如说话。
理解层次不在一个频道上。
相互之间开玩笑,开玩笑,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谁能和一个极度负责,极致按命令行事的人开玩笑?
开玩笑,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而且连光浩总是会深刻解读别人说的话。
郑凯和昌羽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需求,有时候会直接和连光浩说,不好说的话,那就含蓄的说。
不管怎么表达,连光浩总是能够想到办法处理。
虽然交流起来不是那么和谐流畅,但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
主要是郑凯和昌羽两个人都不是蠢货,能代表优秀新兵去参加集训的人,怎么可能会是蠢货呢。
相比,郑凯和昌羽两个人情商都比一般人要高一点。
不要说高一点,哪怕只要有一点,那么和其他人相处起来都不会有什么障碍。
只不过很多时候不想去交流而已。
比如现在的情况。
交流什么?
什么情况还要说明吗?
不用!
现场情况非常明显。
“回去吧,吃饭时间到了。”
“这么大一片地,就安排我们一个班搞,哼,怎么想的。其他的都是一个排搞,搞成这样可以了。”
这就是小散远单位的弊端。
人员不足。
关于小散远单位,大家要选择性的加入。
这个给大家一个忠告。
有优点,也有弊端。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好选择寻常单位。
吃大锅饭最大的好处就是树大好乘凉,抱团容易暖。
在小散远的单位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持续性堕落间歇性努力。
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
老士官,那么严于律己的老马班长都会随大流。
严于律己,在很多时候都会慢慢松懈。
一直想不通,许三多的动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可能只是小说,作者就这么写了。
但在现实中,能找到这样人吗?
找不到。
任何一个人的动力都会有一个源泉。
郑凯的动力来自于对梦想的追求。
同时附加了对生活的反抗。
所有人都不支持自己当兵,在这种情况下,郑凯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梦想,另一方面就是要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而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了这么多人,马班长,龙班副,老兵们,排长们,指导员,教导员,团长,班长连光浩,以及各位战友。
这让郑凯感受到的不仅是战友情,跟多的是一种梦想实现的既视感。
只要自己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自己越努力,就会离梦想越近。
所以一直以来郑凯都会努力。
拼尽全力的努力。
没有人比郑凯更加有动力。
许三多怎么努力了?
看不出来。
怎么就是一个好兵了?
更看不出来。
像许三多这样的兵,郑凯又不是没有见过,单位里的赵森就是现实的例子。
跑步跑掉坑里了,踢正步,踢个锤子踢。
干啥啥不行,就是许三多新兵连的写照。